据法院审理查明,原告张某与被告王某于2013年登记结婚,婚后不久,王某便告知丈夫怀孕的喜讯。2014年,儿子小浩(化名)诞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张某作为一名普通职工,虽然收入不算丰厚,但多年来一直勤勤恳恳,将小浩视为掌上明珠,竭尽所能为他提供最好的生活和教育。
然而,幸福的表象之下暗流涌动。婚后几年,张某与王某因性格不合、时常争吵,夫妻感情逐渐出现裂痕。2022年,双方协议离婚。考虑到王某的经济条件和孩子的成长环境,双方在《离婚协议》中约定,儿子小浩由王某抚养,张某每月支付3000元抚养费直至孩子成年,并享有随时探视的权利。
离婚后,张某依旧按时支付抚养费,并经常探望儿子,带他出去玩,努力不让父爱的缺席给孩子的童年蒙上阴影。转折点发生在一次普通的家庭聚会上。有亲戚酒后无心的一句"小浩跟你长得可真不像",像一根刺扎进了张某的心里。起初他并未在意,但类似的玩笑话越来越多,结合前妻在婚姻期间一些可疑的行为,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开始疯狂生长。
在经过数月的内心挣扎和痛苦煎熬后,张某最终鼓足勇气,在一次接儿子放学后,偷偷用他的头发样本去做了亲子鉴定。一周后,鉴定结果如晴天霹雳--"支持孩子生物学母亲是王某,但不支持张某是孩子的生物学父亲。" 换言之,他含辛茹苦抚养了八年的儿子,与他没有任何血缘关系。
"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八年来的所有付出、所有爱、所有对未来的规划,全都成了一个笑话。"张某在法庭上陈述时,数次哽咽。巨大的欺骗感和屈辱感让他彻底崩溃。在愤怒与绝望中,他将前妻王某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已支付的抚养费15万元,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总计25万元。
法庭上,面对铁一般的鉴定报告,被告王某最初仍试图辩解,但在证据面前,最终承认了事实。她表示,在婚姻存续期间,因与张某感情不和,一时糊涂与他人发生了关系并意外怀孕。当时因害怕家庭破裂,便隐瞒了真相,让张某一直误以为孩子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