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2日,白宫椭圆办公室外的记者们围得水泄不通,所有人都在等待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发言。当特朗普那标志性的大嗓门响起,一句"鲍威尔即将离任"瞬间让全球金融界炸开了锅,整个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身上。
特朗普在与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会面后的新闻发布会上,毫不掩饰自己对鲍威尔的不满,直言鲍威尔干得很糟糕,还表示利率应该降低3个百分点甚至更多,指责高利率严重影响了美国的住房市场。他说:"人们买不起房子是因为这家伙是个笨蛋,他把利率保持得太高,可能是出于政治原因。"这番火药味十足的言论,再次将特朗普与鲍威尔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推到了风口浪尖。
事实上,今年以来,特朗普就多次批评鲍威尔并威胁解除其美联储主席职务,试图以此施压美联储降息。近期,特朗普政府更是揪住美联储花费25亿美元翻修办公大楼且成本超支一事不放,对鲍威尔"加码逼宫"。美联储办公楼翻修项目早在拜登执政时期就已批准动工,2019年最初预算约为19亿美元,但因建筑材料成本大幅上涨等因素,预算如今已增至近25亿美元。特朗普抓住这个把柄,声称这足以成为解雇鲍威尔的"正当理由"。
美国佛罗里达州共和党籍联邦众议员安娜·保利娜·卢纳也来"凑热闹",她已向美国司法部指认鲍威尔作伪证,要求对他提出刑事指控。卢纳在信中指出,鲍威尔6月25日在美国参议院银行、住房和城市事务委员会就美联储大楼翻新一事作证时,"在宣誓后作出多项实质性虚假陈述",比如否认翻新后的大楼会有贵宾私人用餐室、高档大理石饰面等奢华设施,还称预算从19亿美元增至25亿美元只是"微小变化",但国会调查人员审查认定超支幅度绝非"微小",美国媒体认为此举似乎是在为解除鲍威尔职务寻找正当理由。
而就在特朗普放话鲍威尔即将离任的前几天,一封署名"杰罗姆·鲍威尔"的辞职信在社交平台X上流传,内容称其已于7月22日起辞去美联储主席一职,尽管监管消息人士迅速辟谣,称该信为伪造,且印章与格式存在AI生成痕迹,但这一事件还是引发了市场短暂的情绪波动,也足见市场对鲍威尔去留的高度敏感。
从特朗普的角度来看,他如此急切地逼迫美联储降息以及想让鲍威尔下台,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其一,配合关税战的需要。特朗普上台后大打关税牌,对全球经贸伙伴发起"关税讹诈",但关税战的反噬效应逐渐显现,美国消费者信心下降、港口贸易流量减少、库存采购量降低等,经济先行指标表现不佳,特朗普急需美联储降息为美国经济注入"强心针",为其对外关税谈判增加"底气"和"筹码"。其二,粉饰市场繁荣。特朗普十分在意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繁荣带来的"财富效应",这对巩固他的执政基础有着积极作用,而宽松的利率环境有助于实现资本市场的"特朗普牛市"。其三,缓解债务压力。尽管6月美国政府获得270亿美元关税收入且实现月度财政盈余,但仅联邦债务利息一项支出就超过810亿美元,债务利息已成为仅次于社保的第二大联邦支出,美联储降低利率可以缓解联邦债务利息支付成本,并为特朗普精简机构、削减支出赢得更多政策空间。
不过,鲍威尔也并非毫无还手之力。鲍威尔作为美联储主席,其任期应于2026年5月结束,而且他还可作为理事留任至2028年。即便特朗普强行解除他的主席职务,鲍威尔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的理事任期内仍能在货币政策制定进程中发挥重要影响,甚至可能诉诸司法程序指控特朗普滥用行政权力。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这场"逼宫大戏"中态度暧昧。一方面,他呼吁对美联储进行内部审查,批评美联储在特朗普政府对进口商品征收高额关税问题上"制造恐慌";另一方面,他又表示对鲍威尔有信心,认为鲍威尔有能力审视自身成本,没有理由现在下台,如果鲍威尔希望留任至明年5月,就应该继续任职。
与此同时,高盛、美国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四大银行的CEO集体发声,共同呼吁捍卫美联储的独立性。因为美联储的独立性是美元全球主导地位和美国国际金融信誉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对美元的信心,导致美元汇率和美元资产的巨幅波动,甚至可能引发全球金融动荡。回顾历史,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末期,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胁迫美联储主席伯恩斯连续降息,成为美国70年代大通胀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特朗普与鲍威尔的这场"斗法",结局仍充满未知,但强行更换美联储掌舵者必将削弱美联储独立性,给全球对美元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信心带来空前危机,全球金融市场也将持续在这场政治与经济博弈的漩涡中震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