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压境的俄军终于发起了总攻,16万大军涌入波克罗夫斯克这座城市,和在此地坚守的乌军展开了血战,然而这时的泽连斯基却突然发表讲话,称将在后天(7月23日)和俄罗斯进行新一轮的和谈,这是否意味着泽连斯基察觉到了乌克兰的大势已去,想要为自己在谈判中保留一定的筹码换取自己的全身而退?
01 俄军16万大军开始攻城
俄军前线指挥部向普京提交的总攻计划并不是空穴来风,16万大军已经出现在波克罗夫斯克,该市南侧的克拉斯诺利曼斯卡娅矿区被俄军国际15旅占据,而西侧的罗金斯卡娅矿区则被俄军突击队占据,为该战线提供了一个防御枢纽,从而为该地区的大决战提供了准备条件。
此外,俄军火力部队也进入了被占领的该市南侧高地,利用地形优势在此地对波克罗夫斯克西侧提供火力支援;俄军突击部队也进入该市东侧展开进攻,从而切断乌军对该市的补给线。
可以看到在俄军16万大军的猛攻下,波克罗夫斯克这座城市已经被全方位包围,一场远超马里乌波尔的绞肉机战役即将上演。
波克罗夫斯克的战役远比马里乌波尔的绞肉战艰难
此前的马里乌波尔作为顿涅茨克州的临时首都,乌军投入兵力为1.5万-2万人,而俄军投入兵力大概为2万人,由于该地区有着亚速钢铁厂这样的极佳防守地形,即便是俄军掌握了制空权并且在人数上形成碾压的情况下依旧迟迟没能拿下该地,就算是动用温压弹也无法对躲藏在地下的亚速营等乌军歼灭,最后还是在完全切断补给的情况下,亚速钢铁厂的乌军弹尽粮绝才不得不从地下钻出来投降。
波克罗夫斯克的战斗远比马里乌波尔激烈,在还没有发动这次的总攻之前,俄军就已经对这座城市展开了长达6个月的围攻,但由于没有切断该地乌军补给线的原因,并没能拿下该地。
收复库尔斯克后俄军对苏梅州展开了猛攻
当然,这也和乌军对该地的不断增援有着很大的关系,2月份的时候乌军在此地甚至集结了15个旅的兵力,对于兵源匮乏的乌军而言这已经是他能动用的全部力量了;但后来由于苏梅州的战况变得紧急,俄乌双方都从该地抽调了大量主力部队前去支援,导致波克罗夫斯克的战斗进入了一个僵持阶段。
如今苏梅州的局势基本稳定,库尔斯克全部收回、卢甘斯克全部解放,为完成对乌东4地全部解放这一目标的俄军,自然会把注意力都放到波克罗夫斯克这座战略城市上。
作为俄军夏季攻势的主要作战目标,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亲自视察了该地区,并听取了指挥官的报告,也正是从这时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上就占据了战场主动权。
此前乌军能在该地坚守6个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俄军人手并不是很充足没有发起总攻,现在腾出手来的俄军利用多支突击队发起穿插战术,搅碎了乌军的防御圈,再加上动用远程无人机对乌军补给线路的打击,该市的乌军立马就呈现出不断收缩战线的态势。
02 泽连斯基突然表态愿意谈判
此时的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7月21日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与乌克兰国家安全秘书讨论谈判相关事宜后,将于7月23日在土耳其进行俄乌谈判;而在同一天,俄罗斯方面也表示赞成进行第三轮谈判。
在这之前泽连斯基在俄乌冲突上一直持强硬态度拒绝谈判,甚至表示只要美国的军援给到位,无论是轰炸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都能做到,现在俄军发起总攻后突然改口谈判,显然是察觉到了情况的不对劲。
泽连斯基轰炸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前提是美国的军援能够到位,现在的关键是美国的军援并没有到位,特朗普将对乌军援当作了一门生意,将武器送到北约国,北约国不但要出人送到乌克兰,还要出钱买这些装备,因此这些国家不乐意了,这就导致美国的军援并没有到位。
03 地位不保的泽连斯基不得不选择谈判
西方金主的背叛只是一方面,个人的政治生涯危机更是让泽连斯基不得不出来谈判。
原本应该在2024年5月结束的总统任期,被泽连斯基用戒严令的方式合成了"战时大总统",这一"践踏民主"的行为遭到了大量反对,民调显示其支持率暴跌至49%,远逊于乌军前总司令扎卢日内。
相较于泽连斯基,扎卢日内的支持率更高
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在这时爆出的猛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特朗普政府正策划政变,甚至考虑将泽连斯基"流放",扎卢日内已被内定接班。
国内外失去支持的泽连斯基必须为自己寻找到一条退路,内塔尼亚胡有着美国在背后的鼎力支持可以肆无忌惮的发起对外战争从而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泽连斯基可没有着美国的鼎力支持,因此只能和俄罗斯进行谈判,谈判的筹码就是自己的将来的政治生涯。
当然,对于当前的美国而言乌克兰也已经失去了作用,签署矿产协议之后美国就达到了自己收割乌克兰的目的,俄罗斯对波克罗夫斯克展开猛攻只是第一步,拿下顿巴斯战略中心后俄军将解放整个顿巴斯地区乃至乌东4地。
因此在23日谈判绝不会简单,泽连斯基要么接受俄罗斯的协议,要么就是进行完交换战俘之后俄乌双方继续展开战斗,直至俄军完成全部的军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