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各国代表的阵容,可以说是非常庞大。俄罗斯总统普京,带着乌克兰危机的沉重包袱,依然选择带着团队来中国;印度总理莫迪,顶着美方关税压力,刚刚在日本转场就赶到天津;中亚五国、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等一众"老朋友",更是把上合峰会当成"年度大事"来对待。
峰会期间,最受关注的不是官方文件,而是各国领导人互动的细节。普京和中方像"老朋友"一样亲切见面,印度总理莫迪更是成了焦点:美国刚对印度商品加征50%的关税,莫迪就四次没接特朗普的电话,接着又马不停蹄地访问日本、再赶来中国。莫迪这次的行动,其实是用"多边外交"给美国上了一课。他心里其实很清楚,只靠投靠美国,早晚会被美国抓住"弱点",只有在中美俄之间保持"三线平衡",印度才有安全感。
而沙利文的怒火,不仅是对特朗普的个人攻击,更是对美国整体外交逻辑的深度质疑。四年来,美国政坛一直在纠结"拉拢印度"还是"打压中国",结果到头来,两头都没讨好。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和关税大棒,本以为能逼印度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没想到印度反手就是"亚洲巡演",公开拥抱中国和日本。沙利文的原话很扎心:"美国原本要联合印度遏制中国,现在印度被逼得转身投入中国怀抱。"这听起来像是外交失误,实际上暴露了美国对全球供应链、产业重塑、地缘格局的深度焦虑。

美国这些年一直拿"印太战略"说事,鼓吹所谓"价值观同盟",实则靠利益拉拢、翻脸无情。这次沙利文一语道破:"美国能给得起利益,印度就唱和几句;给不起,就立刻变脸。"纸上的同盟,现实里一碰就碎。特朗普的做法,无异于提前揭穿了"同盟体系"的虚伪,把美国的信誉砸得稀巴烂。美国的盟友们不傻,日本、韩国、欧盟各有各的"小算盘",纷纷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术"。然而,中国不用"拉帮结派",只靠合作共赢,就能吸引越来越多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