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非迷信!明日八月十七,建议:1要添、2不看、3不吃、4要送

2025-10-07 20:39  头条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节日与习俗如同璀璨的星辰,点缀着岁月的长河。每当特定的日子来临,人们总会遵循着祖辈流传下来的习俗与禁忌,以求得平安顺遂、吉祥如意。明日,恰逢农历八月十七,一个或许不那么为人所熟知,却同样蕴含丰富文化意涵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建议:1要添、2不看、3不吃、4要送,它们不仅仅是迷信的余烬,更是古人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体现。在此,我们不妨一同探寻这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并别忘了提醒家人,共同守护这份文化的传承。

1要添:添衣保暖,护住阳气。

八月十七之后,昼夜温差加大,早晚寒气逼人,此时首要之事便是添衣保暖,尤其是要护住人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颈、背、足。头部为诸阳之会,易受风寒侵袭,外出时最好佩戴帽子;颈部有大椎穴,是阳气汇集之地,围巾或高领衣物是不错的选择;背部为督脉所行,保暖能护住一身阳气,避免感冒咳嗽;而"寒从脚下起",足部保暖同样重要,穿上保暖的袜子和鞋子,晚上可用热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驱散寒湿。

2不看:睡前不看手机。

俗话说"春困秋乏",随着秋意渐浓,不少网友开始在微博上抱怨自己被秋乏折磨得不行。"季节的更迭对人的睡眠的确有一定影响,夏秋之交也不例外。夏天人体消耗很大,受暑气影响,人流汗较多,睡眠时间也相对较少,所以当进入秋季之后,人容易感觉到疲惫。"医生认为,秋乏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平时睡觉少看手机。睡眠的黄金时间是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3点,此时的深度睡眠可以有效修复免疫系统和恢复体力,所以每晚入睡时间最晚不要超过11点,尤其禁忌熬夜,否则就会引发抵抗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不良反应。

3不吃:不吃大补油腻之物。

八月十七,正值秋季丰收之际,各种美食琳琅满目。然而,这一天却不宜暴饮暴食。过量进食不仅会加重肠胃负担,还可能引发各种疾病。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提倡细嚼慢咽、适量进食。因此,家人间应共同遵守这一饮食原则,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关注健康。

4要送:送寒衣、送秋梨、送问候、送关怀。

1、送寒衣: 关心家人,尤其是年迈的父母,为他们添置保暖的衣物,是实实在在的孝心与关爱。

2、送秋梨: 梨是"天然甘露",能滋阴润燥。买一箱梨与亲友、邻居分享,送去的是健康,更是情谊。

3、送问候: 给远方的亲人、久未联系的好友打一个电话,发一条信息。一句"天冷了,记得添衣"能温暖整个秋天。

4、送关怀: 对社区里的孤寡老人、身边的同事,多一份体贴和帮助。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