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家:今日清明是“凶日”,上坟别忘4件事!

2025-04-04 17:04  头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便来到4月4日,期待许久的小假期总算是要拉开帷幕了,相信很多朋友都已经早早规划好了,就等着下班的那一刻。

在二十四节气中,清明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自然节气点,也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与民族情感的传统节日,又被称为-踏青节--三月节-或-祭祖节-等,交节在公历4月5日前后。

它融合了自然与人文两大元素,不仅有慎终追远的肃穆,也有亲近大自然的欢乐 。

关于清明节的起源,能一直追溯到上古时代,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成为了清明节的两大核心习俗。

每到清明节,人们会前往祖先墓地,清扫墓园、献上祭品,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同时,也会趁着大好春光,举家出游,感受春日的美好。

从时间交节上来看,2025年清明在农历三月初七,具体时间在4月4日20时49分左右,从农历月份和交节时间上看都属于-晚清明-,这个时候北方地区易遇倒春寒天气,祭祀出行时需注意安全。

今年的清明节在4月4日,落在了农历三月初七,按照-建除十二星-来推算,这一天是-闭日-。

闭日,属黑道日,有关闭、收敛的寓意。

在古人看来,闭日不宜进行张扬的活动,而应该保持低调、内敛,所以也称之为-凶日-。

而今年清明更逢乙巳蛇年-双春闰月-,正月与腊月各有一个立春,民间素有-双春年犯太岁-的说法。

那么,在这个清明节我们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老一辈讲4件事别犯忌讳,记得告诉家人。

清明节这个日子很特殊,言语上的谨慎尤为重要。

从进入墓园的那一刻起,就得保持庄重、肃穆的样子,可千万不能嬉笑打闹,也别大声喧哗。

这不仅是对先人的尊重,也是对传统习俗的敬畏。

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使用不吉利的词汇,不要提一些负面话题。

在清明节的问候上,也大有讲究。

记住不要说-清明节快乐-,这听起来跟节日的氛围一点都不搭边。

可以选择一些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如-清明安康-等。

这些话语既表达了对他人的关心,也契合清明节的氛围。

在民间,流传着-双春闰月不上坟-的说法。

有人认为,双春年和闰月都是特殊的年份,上坟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但实际上,这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闰月是历法调节的自然现象,与吉凶无关,汉代《太初历》已明确闰月设置规则。

闰月出现因农历年比公历年少11天,19年需设7个闰月保持季节同步。

清明节的核心意义是缅怀祖先、感恩先辈。

无论在哪一年,哪一个月份,这份对先人的思念与敬意都不应改变。

我们不应被没有根据的说法所束缚,而要遵循清明节的本质,按时祭扫,表达自己的追思之情。

真正的孝道,在于心中的敬意,而非外在的形式与无端的顾虑。

农谚云:-三月怕初七,四月怕初一-,今年清明恰逢三月初七,更需关注气象变化。

农历三月,正值暮春,万物生长,农事渐忙。

而三月初七这一天,传统上被认为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过去,人们认为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好,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导致粮食减产。

现在有气象预报,我们不必过分担忧,但也应保持谨慎,三月天气多变,在农事生产过程中,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清明踏青很多人喜欢采野菜,但是要注意,野菜种类繁多,不认识的一定不要采食。

其次,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很多地区有吃青团的习俗,老人和小孩要少吃,糯食不易消化,增加肠胃负担。

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千万别酒驾,小长假亲朋团聚一起,避免不了会饮酒,但酒后就好好休息,不要开车了,为自己也是为他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