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知名"反华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SPI)近日发布"关键技术追踪报告",炒作中美科研"脱钩"。该智库警告称,中美在科技研究领域的合作已持续下滑至20年来最低水平,这一转变可能重塑对全球安全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创新格局。
据美媒彭博社26日报道,ASPI周三发布的报告显示,根据对涵盖74个关键领域、逾700万篇学术论文的分析,中国科研合作中涉及美国研究人员的比例仅为四分之一,较五年前的超半数大幅下滑。报告同时发现,中美科研合作强度,即合著成果占各自总科研产出的比例,已回落至2005年水平。

中美科研合作强度,即合著成果占各自总科研产出的比例彭博社制图
美媒指出,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两国过往合作曾催生诸多技术突破,涵盖基因组学、地震监测、能源效率及农业生产力等多个领域。而在中美科研合作退潮之际,中国正贡献全球近40%的科研产出,并在大多数关键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这份追踪报告还显示,中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美国盟友之间的科研合作同样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中方研究人员正深化与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白俄罗斯等伙伴的合作关系。
其中,在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推动下,巴基斯坦从2005年几乎没有合作的状态,跃升至2019年中国第七大科研合作伙伴;沙特则从2005年的第46位升至2024年的第8位,白俄罗斯也从第41位攀升至第20位。
报告同时炒作称,这种"脱钩"趋势已超出中美双边范畴,美国盟友对与中国的科研合作也日益谨慎。
美媒援引报告数据称,在澳大利亚,2018年至2024年间,出于对安全风险的担忧,澳方推出多项举措强化合作项目风险评估,涉及中国合作方的科研项目资金从2019年峰值9000万澳元降至2024年的3300万澳元;英国也采取了类似的风险评估机制,导致对华联合科研项目的资金大幅削减。
对此,报告作者斯蒂芬·罗宾(Stephan Robin)声称,技术领域"阵营分化"(bifurcation)的风险不仅在于所谓"民主国家"会失去获取中国科研成果的渠道,更在于它们将失去主导全球技术发展方向的能力。
他还敦促这些国家应基于可信网络与中国科研"再挂钩","要避免这种结果,就需要在新的规则基础上重新构建合作。"

2003-2023年64项技术年均科研产出占比。21年后,全球科研领导力反转。ASPI在2024年发布的数据图表
彭博社报道指出,中美科研合作的下滑始于臭名昭著的所谓"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于2018年特朗普第一次执政时期启动。
这项恶毒计划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中国的诉讼,以防止中国"从美国窃取信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亦以该计划为由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尽管拜登政府上台后于2022年宣布终止该计划,但寒蝉效应仍在。美国学术界陷入人人自危的氛围,华裔科学家的回流趋势也随之显著加速。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调查显示,在"中国行动计划"展开了数年调查之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美国华裔科学家"觉得自己不受欢迎",近四分之三(72%)的人"觉得自己作为学术研究人员不安全",约70%的人"对美国政府调查华裔研究人员担惊受怕(fearful)"。

近年来曾遭"中国行动计划"迫害的华裔科学家,从左至右:胡安明、郗小星、陶丰。资料图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这项计划大有死灰复燃的迹象。美国国会目前正在权衡重启相关计划,并全面禁止部分中美联合科研项目的措施。
ASPI报告指出,这将进一步加速中美科技"脱钩"趋势。而当前在报告追踪的64项技术中,中国已在涵盖先进材料、制造业、电信等领域的57项中巩固了领先地位。
早在去年美国大选之际,遭受"中国行动计划"迫害的华裔科学家就担忧:无论美国新总统是谁,伤害仍会持续。
为了阻止胜选的特朗普重启"中国行动计划",彭博社一度"苦口婆心"地劝告称,该计划此前不仅已经失败,且若重新恢复将"正中中国下怀",此举不但会破坏美国的创新,还会让中国在科技竞赛中占据上风。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在美国政府的歧视性打压政策下,越来越多的在美顶尖科学家选择回国任职,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涌现一股世界顶尖科学家的"加盟潮",其中不仅有中国出生的华裔学者,也不乏外国学术专家。
美国《自然》杂志今年3月公布的民调结果显示,在超1600名受访科研人员中,超75%正考虑离开美国。
去年12月,离开西方回到中国的顶级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受访时表示,过去十年,美国政府对中国科学家表现出严重歧视,这些科学家除了离开美国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只有在支持性的研究环境中才能展现出最佳工作状态。他同时指出,这种人才外流对美国来说是不幸的,因为这将会削弱其自身的研究能力。
中方曾多次指出,中美科技合作本质是互利共赢的,符合两国人民利益,顺应国际社会期待,不仅将推动两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也将促进双方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增进世界人民福祉。
11月17日,中美交流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香港举办2025年香港中美论坛。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应邀以视频方式发表致辞。
谢锋提到,中美要汲取历史经验智慧,坚定不移推进互利合作。双方在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卫生健康、旅游、农业等领域拥有巨大合作空间。他强调,中美合作清单应该拉得更长,合作蛋糕可以做得更大,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稳定性和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