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1个月,印度总理莫迪过得很郁闷。
想教训一下巴基斯坦,结果输了,想反制一下美国关税战,最后怂了。
两件大事,本想立一立国威,结果都碰了钉子,很是难受,还得想办法做好内宣,糊弄一下民众,心里那滋味,五味杂陈。
印度这两次"吃亏",从时间线来说,可以串联起来看。
当初,特朗普发动全球贸易战时,印度也是受害者之一,美国对印度钢铁、铝制品、汽车零部件等核心出口商品加征26%的对等关税。
消息传出,印度很震惊,印度主动和美国开始协商,希望能够免除或者降低关税,愿意多采购一些美国商品作为诚意。
以后,两边就关税贸易就一直在谈,再后来,万斯去了印度。
这个时候,正好是印巴两边因为恐袭事件剑拔弩张之时,巴基斯坦呼吁联合国介入调查,印度直接拒绝,点名是巴基斯坦干的。
那个时候,巴基斯坦其实相当害怕,毕竟,历史上和印度多次冲突,次次吃亏,毕竟,实力相差太大。
印度动手前,还和普京通话,据说和英法也通了气,毕竟,打仗这事,得和几个大佬通个气,当然,没和我们这边通气。
我们知道,也因为我们不知道印度要动手,所以印度最后就悲剧了。
五常里有四常支持印度,毕竟大佬们也能直接得出结果,小巴肯定得挨揍,这么多年了,大家看热闹不嫌事大,既然印度肯出头搞事,大家何不顺水人情?
而且,万斯这次来印度,据说带了很多经贸上的合作厚礼给莫迪,万斯在印度的时候,恐袭案就发生了,这里面不可能不让人联想些什么。
很显然,莫迪为了美国的"礼物",决心大干一场。
5月7日,印度上百架战机对巴基斯坦展开突袭(不宣而战),巴基斯坦奋起反击,近2个小时的激烈空战,印度吃了大亏。
其实,印军这次行动并不拉胯,都是按照正常的常规空战模式进行编队飞行,上百架先进的战机分成多个编队,各自扑向对应目标,这种空战的组织规模,近20年都很罕见了。
只是,他们遇到的是全球首次全数据链体系化作战,A发现目标,B发射导弹,C负责引导,一气呵成,立体化作战,歼10C在超视距范围外就发射导弹,脱离作战空域,在巴方电子战的干扰下,印方战机都看不见听不见,导弹近到眼前,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2天,不服输的印军还发起大规模的导弹和无人机打击,比较阴险,毕竟是你挑起战火的。
5月10日,巴方发起铜墙铁壁军事反击行动,横扫印度数十个军事目标,打得印度毫无招架之力,被迫求和。
此役,莫迪虽有万般不甘,但也只能认清现实,除了继续嘴炮摆pose,让巴基斯坦等着瞧,在国际场合挽回一些颜面,剩下的就是在国内搞各种胜利大庆祝,在全国营造一种印度大胜的印象,对于那些揭露真相的社交账号,则一律封杀。
最让莫迪不舒服的是,之前对印度还和蔼可亲的大佬们,在战后都突然变了脸,要么嘲笑他,要么指责他(摔了法俄的战机是你自己的责任)、要么保持沉默,装作不认识他。
这里面,印度最痛恨的怕是老美了,你鼓励我搞点事,我真的上了,也真出事了,结果呢,你的援助呢,你的帮忙呢?哪儿去了?就凭你的和平斡旋?来蹭我的热度,看我的笑话?
当然,那两天,印度也看到中美在瑞士的关税会谈谈得不错,莫迪想依葫芦画瓢,于是,恼羞成怒的印度决定对美国下手了。
5月13日,还沉浸在"十日胜利狂欢"中的印度向WTO提交申诉,计划对美大豆、杏仁、化工品等高价值商品加征10%-30%关税。
这个其实也是抄的这边的作业,这个目标直指特朗普的票仓,美国农业州选票和制造业选票,另外也是为了平衡美国关税下自家钢铝行业损失。
对此,印度提出的理由是指控美国关税构成"歧视性贸易限制"。
印度是想给美国一点颜色看看,而且觉得底气很足。
没想到,特朗普一看印度居然不领自己和平斡旋的情,还要给自己加税,顿时恼羞成怒。
5月15日,特朗普在集会上公开威胁对印度工程机械、纺织品等商品加征500%关税,消息一出,印度股市次日暴跌3.2%,卢比汇率创新低。
这一招简直是一记重拳,把印度打得晕头转向。
印度瞬间就服软了,5月17日,特朗普透露印度已提出"零关税协议"方案,包括降低波本威士忌关税、采购美制F-35战机技术等。
而印度官方也表示,不会对美国增加关税的举动进行反制,希望加强和美国的经贸关系。
可以说,短短10天的时间,印度接连遭到两次暴击:打仗失利、关税失利。
印度本想通过打击邻国,刷一波存在感,献上一份投名状,换取老美的各种经济合作,结果被打蒙了,不仅饱受耻笑,还被美国蹭了热点,丢了法俄两大国的脸面。
战事不利,又想学这边通过对美展示强硬,换取关税战的优势地位,结果起了反作用,反而让特朗普大为光火,施以重拳,印度迅速屈服。
印度该好好学习布林肯那句话:站在实力地位出发,和别人讲话。
自信是好事,迷之自信,就不好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