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不买房,5年后房子是黄金还是大葱价

2025-05-22 14:20  头条

自我国1998年推行新一轮房地产改革以来,房价持续攀升。自最初的2000元每平方米起,全国平均房价在2021年飙升至高峰的1.1万元每平方米,涨幅达到了惊人的5.5倍。而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更是从3000元每平方米飙升至6-7万元每平方米,增幅高达20倍。与此同时,全国人均住房面积也从6-7平方米增长到了41平方米以上。

然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房地产市场开始显著调整。特别是到了2024年,尽管政府不断出台救市政策,房价的长期下调趋势依然未见改变。到了2024年5月,全国百城二手住宅的平均价格降至14870元每平方米,已经连续25个月环比下跌。同月,百城中有100个城市的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降,连续12个月超过90个城市二手房价下跌。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在2024年不购房,五年后的房价会是"黄金价"还是"大葱价"?一些行业内人士认为,五年后,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将会像"大葱价"一样低迷,而仅有少数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房价可能继续上涨,呈现"黄金价"。

然而,这种观点已被证明是错误的。以上海为例,市中心核心区域的房价已从高峰期近10万每平米跌至现在的6万多每平米,跌幅达30-40%,上海房价"永远上涨"的神话已经破灭。事实证明,尽管一线城市的房价下跌速度比二三线城市慢,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线城市核心区域的房价不会下跌。

实际上,马光远这位独立经济学家曾经用两句话概括了房地产市场的未来。第一句话是:房地产作为中国最佳投资品的时代已经结束。第二句话是:未来房子将逐渐回归其居住属性。这表明,未来房价大幅上涨的可能性几乎已经不存在,房地产市场将去泡沫化和去投资化,房价将逐步回归到与当地居民收入相匹配的合理区间。

其实,所谓的"大葱价"并不是指房价将低到每个人都买得起的程度。而是大多数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负担得起的价格。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说五年后的房价会是"大葱价",而不是"黄金价"?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首先,我国的住房已经过剩,目前很多家庭拥有多套房产。数据显示,有41.5%的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的房产,未来的刚需购房者将会逐渐减少。因为未来的年轻人可以通过继承父母的房产来解决住房问题,而无需再额外购置新房。

其次,自1998年房价开始上涨,直至2021年上半年,房价持续上涨了20多年,期间几乎未经重大调整。而自2021年下半年起,房价开始显著下跌,起初是二三线城市如郑州、石家庄、武汉等,现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也开始下跌。一旦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调整趋势形成,逆转的可能性将极低。

第三,目前各地正加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预计未来五年将有600万套保障房投入市场。这一大量的保障房入市将填补之前数量不足的空白,并可能引导当前商品房市场需求转移,推动商品房价格长期调整,最终回归居住本质。

第四,经历了三年的疫情后,许多人的收入减少或失业,购买力大幅削弱,无法支撑高房价。疫情后,人们在购房时变得更加理性,会根据自家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购房,而不会像疫情前那样冲动购房。随着购房需求逐渐减少,抛售压力增大,房价下行压力将不断加大,回归居住属性成为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