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南京照相馆》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献礼之作,在点映阶段就以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和精湛的艺术表现赢得了口碑。这部由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电影,没有选择宏大的战争场面,而是将镜头对准南京城沦陷后城里的惨状,聚焦一家小照相馆。通过胶卷底片,重新框定了那段黑暗历史中的隐秘故事。电影开篇,就是以日军屠杀平民时拉枪栓的"咔嚓"声与随军摄影师按动机械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交叉剪辑开始,1937年冬天发生在南京的故事以一种令人战栗的方式向我们走来……
影片的聪明之处在于找到了一个极具象征性的切入点--照相馆、照相机以及胶卷底片。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刘昊然饰演的邮递员苏柳昌假冒照相馆学徒,与王骁饰演的照相馆老板金承宗一家、高叶饰演的电影演员林毓秀、王传君饰演的翻译官王广海等人,因各种原因被困在这座死亡之城中。当日军发现城中照相馆中冲洗胶卷的暗房设备与技术人员尚存时,这些原本朝不保夕的平民突然获得了暂时的"利用价值"--为日军冲洗战场上的照片以获得苟活的机会。
影片比较巧妙地刻画了躲在照相馆中的平民群像,这种在屠刀与生存之间的选择困境,构成了影片最尖锐的道德拷问:当反抗意味着即刻死亡,而合作又意味着精神阉割,普通人该如何自救?除了这些南京城的平民,影片对反派的塑造也比较具有立体感,日本军人并非简单脸谱化的恶魔,而是有着不同层次的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