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军在加沙军事行动持续
国际孤立随之加深
以色列上周袭击身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哈马斯高层,震惊国际社会,引来各国强烈谴责。尽管多国敦促以色列尽快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谈判以结束冲突,但以色列一直态度消极,并持续封锁加沙。随着以军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持续,以色列的国际孤立似乎正在加深。
首先体现在诸多国家开始对以色列采取制裁措施。本月初,比利时宣布了一系列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从约旦河西岸非法犹太人定居点进口商品、审查与以色列公司的采购政策。比利时还宣布把两名强硬派--以色列政府部长伊塔马尔·本·格维尔和贝扎莱尔·斯莫特里奇,以及在约旦河西岸对巴勒斯坦人施暴的犹太定居者,列为不受欢迎的人。随后,西班牙也宣布从法律上永久禁止与以色列进行武器、弹药和军事装备交易,禁止直接参与加沙地带种族灭绝、侵犯人权和战争罪行的人员进入西领土等。目前,以色列正面临着法国、英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的部分或全部武器禁运。
其次,在国际经济社会上确实存在令以色列感到担忧的迹象。今年8月,全球最大、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挪威主权财富基金宣布将开始从以色列上市的公司撤资。到本月中旬,已有23家公司被移除,未来还可能会有更多。与此同时,以色列最大的贸易伙伴欧盟,也计划暂停部分与以色列结盟协议的贸易内容。有分析认为,这种静默封锁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正式制裁,因为它渗透到市场、投资、合同和贸易关系中,逐渐削弱以色列的经济地位,加深其政治孤立。这是一种未经宣布的封锁,但其影响体现在每一项被推迟的交易、每一次被取消的访问上。
支持加沙的经济抵制运动已扩展到整个阿拉伯世界和国际舞台。
再者,文化和体育方面也展现出对以色列的抵制倾向。9月15日,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呼吁将以色列排除在国际体育比赛之外,他称,俄罗斯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被禁赛,"凭啥以色列在加沙行动后却没被禁止?"。不仅如此,已知最大的歌唱类比赛--欧洲歌唱大赛,也开始呼吁抵制以色列,而以色列在这项比赛中有着悠久且辉煌的历史,自1973年以来曾四次夺冠。对以色列来说,参加这项歌唱比赛象征着犹太国家在国际大家庭中被接受。但爱尔兰、西班牙、荷兰和斯洛文尼亚都或明或暗表示,如果允许以色列参加比赛,它们将退出比赛。
面对外交风暴,以色列的态度如何?
有观察注意到,面对堪称"风暴"的外交现状,以色列政府的态度却是极具挑衅意味的。在比利时宣布制裁后,以色列外交部长吉迪恩·萨尔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令人遗憾的是,即使以色列正在与符合欧洲切身利益的生存威胁作斗争,也有人无法抗拒他们的反以色列痴迷"。面对纷至沓来的制裁和禁令,内塔尼亚胡也高调反击称,以色列应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减少其工业对与其他国家贸易的依赖,包括武器和其他国防产品。
当地时间9月15日,内塔尼亚胡在西耶路撒冷会见美国国会代表团时就宣称,有人讲"以色列被孤立了无法突破封锁",但"我要说我们一定可以"。有些国家已经停止向我们运送武器零部件,但以色列没在怕的。甚至还威胁称,"如果你有手机,那你就拥有着以色列的一部分,因为市面上很多手机、药品、食品等,都是以色列产的"。
可见,"外交风暴"并不能让以色列放弃其在加沙地带所追求的目标。
不过,联合国调查委员会最新一份报告发布结论,认定以色列在加沙实施了种族灭绝,并点名包括内塔尼亚胡在内的多名以色列高官曾发表煽动性言论。尽管该委员会为独立机构,其结论并不等同于联合国官方立场,但这一报告被视为迄今联合国体系内最为严厉的认定。不过以色列拒绝与调查委员会合作。以方驻日内瓦常驻代表团则在声明中批评,该委员会"长期抱持政治偏见,针对以色列"。
以色列想在加沙和被占领的约旦河西岸追求其目标,却又不想给其国际地位带来永久性损害,既要又要,以色列是否真的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