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 为何电影偏爱四川话?专家:四川方言的幽默诙谐(3)

2025-02-14 09:42  封面新闻

远古时期,蜀地是多民族聚居区,古蜀人是蜀地的主体民族,蜀语也指这个主体民族的语言。先秦时期,蜀语是具备自身的特点、又与中原雅言有密切关系的一种地域方言,它与先秦时期的周语、秦语、楚语、宋鲁语、吴越语一样,是华夏通语即后来的汉语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汉语一支非常重要的地域方言。秦汉时期,蜀语甚至与秦语一道,成为汉语中地位较高的优势方言。

《先秦两汉齐语研究》

汪启明教授的著作《中上古蜀语考论》中,确定了"蜀语"一词始见于晋葛洪《抱朴子·道意》,并界定了"蜀语""蜀方言"与"四川方言"的区别:把中上古时期的蜀地人(不含蜀地少数民族)语称为"蜀语",把宋元明时代蜀地人语称为"蜀方言",把清代,尤其是"湖广填四川"以后的蜀地人语称为"四川方言"。汪启明教授说,由于历史变迁和社会变化,我们今日所讲"四川方言"不完全等同于古蜀语。但根据语言底层理论,有些还是流传到了今天的四川方言中。即使今天的四川方言已经是一个混合方言,但其底层还是古代的蜀语。

《中上古蜀语考论》

《中上古蜀语考论》附录有一个"中上古蜀语词汇表",收入了根据扬雄的《方言》、杭世骏的《续方言》、张慎仪的《方言别录》和李实的《蜀语》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而成的742个被蜀人使用过的蜀语词汇。用此表对照古今,其中哪些蜀语消失了,哪些蜀语流传至今,一目了然。读者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上古蜀语的消逝与传承。比如像"坝""痨""白雨"这些方言词,在中上古蜀语中也都能找得到。

隋代无名氏的诗《绵州巴歌》中,有"白雨"这个词,意思是暴雨、雷雨。"白雨"是中上古时期的蜀语词,唐代时成为文人惯用词。杜甫曾在《寄柏学士林居》中写道,"青山万里静散地,白雨一洗空垂罗。"李白《宿鰕湖》一诗曰:"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在现代四川方言中,尤其是绵阳一带,"白雨"仍然流行。今天不少四川人会挂在嘴边的自称"老子",蜀地先人也早就在用了。《后汉书·韩康传》中,就记录了这个蜀语词,其意为:对人自称。南宋时期的陆游,曾经来到过四川,他在《老学庵笔记》的卷一中写道:"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为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这就能证明,"'老子'这个词,在四川至少延续了1000多年。"汪启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