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类管理成为趋势
据近期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新能源火灾事故报告制度以来,截至目前收到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报告1630余例。同时,据应急管理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起火率为万分之0.96,低于同期燃油车万分之1.5左右的起火率。
从数据反馈来看,新能源汽车的起火率甚至低于燃油车。
汽车行业专家、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部汽车与交通科教中心客座教授张翔告诉记者,根据国家强制法规标准,新能源汽车发生起火事件终究是非常小概率事件,但由于新能源汽车受关注程度高,每次自燃事故都非常容易引发社会关注。因此,各方不必过于焦虑。
张翔称,新能源汽车自燃事故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引发许多人的担忧。许多停车场管理方为了降低自燃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风险,开始着手对新能源汽车和燃油车进行分类停放管理。
相对于停放场地的限制,对于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分类管理可能是更缓和的一个管理方式。据了解,分类管理的措施已经在琼州海峡轮渡(海口往返湛江徐闻)中实行多年。根据《琼州海峡新能源车辆滚装运输作业指南》要求,混装新能源汽车与燃油车的轮渡船,应将新能源车辆放置在露天甲板、开敞甲板装载,且数量上不超过车辆定额的10%或者18辆。
在上述限制措施中,在停车区域上限制新能源汽车进入地下停车场,并将不同能源类别的车辆分类停放,从而降低地下车库火灾影响楼上住户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燃车辆引燃附近车辆的风险。
一位业内人士称,分类停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个案事故发生后产生的影响危害。但是在分类停放的实际执行中,也应充分维护新能源汽车车主停放车辆的合理权益,确保车主的停车需求与车位供给数量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