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共谋统一,最后24小时,台岛20万人集结,朱立伦逼赖清德下台

2025-04-27 20:22  头条

最近,岛内局势彻底热闹了起来,国民党终于按捺不住,全面发起反击。朱立伦、侯友宜、韩国瑜、马英九四位齐齐出手,把矛头直指赖清德,而这场反击的导火索,正是马英九的一次"转变"。

之前,赖清德约谈了马英九,马英九表面上很配合,不喊统一,不访问大陆,不邀请大陆青年团体访台,对赖清德发起的"大罢免"行动也没有半句反对,好像一夜之间从岛内消失了。这种表现让不少网友怀疑,曾经那个坚定主张统一的马英九是不是变了?但事实证明,马英九是在憋大招。

到了4月26日,朱立伦邀请马英九正式出山,动员全台15位蓝营县市长,带上54位民意代表,联合民众党,一起发起了"战独裁"示威大游行。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围绕赖清德的指挥中心,直接给他一个下马威。

26日,朱立伦痛批赖清德,称其是"台湾最大的危机",还说赖清德最后一定会被民众赶下台;侯友宜则呼吁赖清德,停止大罢免,尽快和在野党对话;韩国瑜则指出,"当赖清德要丢手榴弹时,别忘了台湾民众都愿意放和平鸽,跟大陆和平相处。"而马英九怒斥赖清德无能,让他"实在看不下去了"。

这次,马英九毫不犹豫,振臂高呼,毅然参战,王金平、韩国瑜等一众重量级人物也纷纷披挂上阵,就连前台大校长管中闵都亲自到场演讲,现场气氛异常热烈。可以说,国民党这次算是彻底拼了。毕竟,现在蓝营内部清醒的人都知道,不团结起来,就挡不住赖清德的进攻,如果继续后退,韩国瑜被罢免的一幕,很可能会重新上演。到那时候,国民党将失去最后一片深蓝阵地。

不过,这场大集结虽然气势很大,但要说能不能直接罢免赖清德,答案显然是不能。根据现行规定,台湾地区领导人当选未满一年不得罢免;而且即便到期,按照台立法机构要求,必须三分之二同意才能提案,就算蓝白所有民意代表都站在一起,票数也还是差了一大截。所以,这次大集结,真正的意义不在罢免,而在于"倒赖"。

正如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在蓝白峰会上所说,这次行动的目标就是"倒赖",而不是"罢赖",通过这次大集结,先打烂赖清德推动的"大恶罢",让他元气大伤。这是第一步。

一旦"大恶罢"破产,赖清德的政治资本会受到严重打击,接下来的2026年县市长选举,蓝白继续合作,争取拿下更多地方执政权,民进党如果输了基层选举,赖清德很可能按惯例辞去党主席职务,这是第二步。

到了2028年,如果国民党能推出最强人选,再加上民众党的黄国昌带"小草军团"强攻绿营,民进党就难以招架,只要赢下选举,赖清德彻底失去保护伞,台南弊案、违建案、私生子传闻等等问题都会浮上台面。到时候,等待赖清德的,将是彻底的清算和正义的审判,这是第三步。

此外,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次集会获得的民意支持--现场人数超过25万人,这一场面无疑意味着赖清德和民进党正面临着岛内越来越大的反对声浪。这次民众愿意站出来,不再冷漠,台时事评论员邱毅连列六条原因,包括赖清德毫无政绩,却忙着发动大罢免;面对特朗普的新关税政策,卑躬屈膝;针对柯文哲的司法追杀让人看破手脚;控制言论、打击异己等。

邱毅指出,赖清德这一系列恶劣行径,已经激怒岛内民众。而此次抗议集会,只是个开始,赖清德若不收手,好戏还在后头。然而,需要警惕的是,事情的另一面,美国明显正力挺赖清德,不仅政治上给足了支持,经济上更是纵容打压,让岛内乱局持续。换句话说,25万人站上街头虽然气势汹汹,但想逆袭赖清德,难度依旧极大。

因此,面对现实,国民党只剩下一条正确的路--必须坚定"九二共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真正与大陆加强合作,争取祖国统一。在岛内外呼应之下,联手打击"台独"分裂势力,彻底清除赖清德之流,才有可能改写局势。否则,就算凯道上站上50万、100万人,没有美国松手,没有大陆内外夹击,只凭街头抗议,恐怕也是竹篮打水。

无论如何,蓝绿之间的对抗,不会因为一次游行就分出胜负,但4月26日这场大集结,不管结果如何,都会对未来的岛内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如果蓝营能够成功激发民意,撑过司法打压,就能在2026年选举中拿回更多地方执政权,为2028年翻盘打下基础。如果失败,那么国民党将再次陷入低谷,民进党会进一步巩固统治。

至于后续,一方面看岛内民众,是要继续忍受赖清德这种高压统治,还是支持在野力量争取更多话语权;另一方面是看国民党,其是否愿意"有尊严地活下去"--坚定支持"九二共识",加强与大陆的联系,彻底打击岛内"台独"势力。如果仍执迷不悟,朱立伦是否也会步上柯文哲的后尘,被一步步逼到墙角,恐怕就是他下一步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