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岁女生折返教室取作业,竟被 4 名同学拖进教室轮奸,还拍视频传遍网络!更离谱的是,涉案男生被开除后,居然还能参加决定升学的关键考试?"
最近马来西亚 "马六甲校园轮奸案" 引发全网愤怒,一边是受害者躲在医院做心理治疗,一边是施暴者被允许继续 "争取学业未来",这场关于 "正义与教育权" 的争议,戳中了无数人对校园安全的担忧。
一场 "分工明确" 的恶性性侵
事情要从 10 月 2 日的下午说起。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州亚罗牙也县一所中学的三楼教室,15 岁的女生只是想回头取回遗忘的作业,却没注意到门缝后两名 17 岁高年级男生的窥视,这一转身,成了她的噩梦开端。
这场侵犯根本不是临时起意,一名男生突然抓住女生手臂、捂住她的嘴,强行把她拖回教室;一人守在楼梯口望风,两人在教室内施暴,还有一人拿着手机冷静记录全程,像在执行一场 "有计划的任务"。先是第一名男生强行施暴,接着第二名男生也对无力反抗的少女伸出魔爪。
更让人心寒的是,施暴后,他们还把拍摄的视频传到了网络上。这段影像在学生群体中快速扩散,直到有学生看不下去告诉老师,事情才彻底曝光。
10 月 10 日,受害者母亲看到视频后崩溃报警,女儿随即被送进马六甲医院,一边做身体检查,一边接受心理辅导。至今,她仍拒绝回到那所让她恐惧的学校。
同日,四名涉案男生被警方逮捕,案件依据《刑事法典》展开调查。谁也没想到,后续的处理结果,会引发更大的争议。
认罪与否认并存,保释金引质疑
10 月 16 日,两名 17 岁被告被带到亚罗牙也法庭受审,另外两人的案件进展暂未公开。出庭时,一人由公务员父亲陪同,一人只有离异的母亲在场,态度却截然不同,其中一人对三项重罪指控全部认罪,另一人则全盘否认。
三项罪名每一项都不轻,共同强奸 15 岁儿童(触犯《刑事法典》第 375B 条文),最高可判 10-30 年监禁;违反自然性行为罪(第 377B 条文),最高 20 年监禁 + 鞭刑;身体性侵犯罪(2017 年《儿童性侵罪法令》),同样最高 20 年监禁 + 鞭刑。
庭审中的细节更让舆论不满,检方原本建议每项罪名保释金 2 万令吉(约 3.37 万人民币),但被告律师却以 "健康问题""家庭困难" 为由申请降低。一名律师称当事人刚做完鼻窦手术和疝气手术,父亲是公务员还要养两个孩子;另一名认罪被告的律师则强调他 "单亲家庭长大",最终法庭裁定总保释金仅 7000 令吉(约 1.18 万人民币),案件定于 11 月 26 日再开庭。
"重罪轻保" 的质疑还没平息,教育部门的一则决定,彻底点燃了公众的怒火。
施暴者能考 SPM,受害者却回不了校
10 月 13 日,马来西亚教育总监莫哈末阿占先是宣布 "开除四名涉案学生",可紧接着的 "补充说明" 让所有人愣住:这些涉嫌轮奸的学生,依然能参加 11 月举行的马来西亚教育文凭(SPM)考试,要知道,SPM 考试是马来西亚学生升学、就业的 "命运分水岭",相当于国内的高考。
教育部长更是直接表态:"本着'全民教育'精神,这些男孩应该获得考试机会,学生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到维护。"
这番话瞬间引发反噬。马来西亚家长教育行动组织主席直言:"强奸是严重罪行,还拍视频传播,这种行为根本不值得'挽救'!受害者还在医院治心理创伤,施暴者却能继续考文凭,这传递的是什么信号?"
律师更是痛批:"教育部是把官僚程序放在公共安全之上!允许他们考试,等于告诉所有人'性暴力可以被教育权掩盖',这是对公众信任的背叛!"
面对压力,教育部门改口称 "会让涉案学生在拘留中心或独立考场考试",还承诺给学校师生做心理辅导、启动校园安全审计(比如评估装监控),可这些 "补救措施" 没平息争议,就在此案审理期间,吉打州华玲县一所中学又曝出类似案件,一名少女遭轮奸,四名青少年被捕,其中三人是在校学生。
总理回应,禁手机、查安全,却难消核心质疑
10 月 17 日,马来西亚总理终于发声,承认国内接连发生的校园霸凌、性侵案件,暴露了教育体系 "重知识、轻道德" 的漏洞。他还提出两项措施:考虑禁止 16 岁以下学生用智能手机,警告校长 "别为了学校形象掩盖问题"。
可公众更关心的是,当 "施暴者的教育权" 和 "受害者的正义" 冲突时,到底该优先什么?对比国际惯例,要是在其他国家,这种涉案者可能被按成年人起诉,而不是在这里还能享受'教育特权'。
如今,受害者还在努力走出阴影,涉案男生的考试资格仍未被取消
案件还要等到 11 月下旬再开庭。这场争议早已超越个案本身,它拷问的是:校园安全该如何真正落地?当未成年人犯下重罪时,"教育权" 是否该有底线?如果连最基本的正义都要为 "学业" 让步,那校园里的孩子,还能相信 "安全" 二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