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来势猛!南方多地再次加入高温行列!秋老虎还有不同类型?

2025-09-04 15:07  头条

北方冷空气不断,入秋加入,甚至降雪,大降温20度都存在,然而,对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确来说,却表现不一样了。

大范围高温再次出现,新一轮的高温又来了,局地将再次达到40度以上,也就是超过40度以上高温,这是什么情况?今年的秋老虎持续多久,新一轮的高温又会持续多久,还要热多久?

我相信不少区域的朋友都希望降温了,不想再也了,但是这似乎还变不了一样,这是怎么回事?下面我们就详细看看。

北方大降温超20度!长江中下游高温却直奔40度,这是怎么回事?

进入9月之后,我国北方的冷空气一波接一波的出现,其西北,内蒙古等地先后出现冷空气的发展,气温下降非常明显,比如:新疆多地在冷空气的影响之下,多地24小时降温超10℃,最大降幅超过20℃,这可以说真的是进入到冬季模式。而且随着冷空气的进一步南下,这冷空气冷空气的影响范围在进一步扩大之中。

所以,北方多地都进入到入秋的状态,天气的变化模式非常明显,甚至部分区域还出现了降雪,这让很多南方区域的朋友都非常的羡慕,包括我国最冷的区域,也进入到了供暖模式。结果南方还在穿短袖,你说这是不是比较离谱了?

的确也是,我国北方的入秋不断推进,我国南方却还在高温时段,你要是说正常吗?这也算是正常,但是今年的高温的确持续时间久,而且强度强,并且我国才在结束的夏季之中,再次创造了历史性的高温活动。

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夏季(6月至8月),我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22.31℃),比常年同期高了1.08℃,成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以来最热的夏季!所以,我国再次创造了史上最热一年,当然亚洲今年不仅是我国,其他国家也是如此。

比如:日本6月至8月平均气温较往年均值高2.36摄氏度,是1898年有记录以来最高,且日本夏季气温已连续三年刷新纪录,也是最热夏季,韩国全国平均气温达25.7摄氏度,为1973年开始收集数据以来最高值,刷新去年夏天25.6摄氏度的纪录,也是最热夏季等等,都说明了亚洲区域都比较热,欧洲也是如此,如英国宣布,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夏季" 一个季度内遭遇四次热浪袭击,平均气温为16.1摄氏度,显著高于2018年创下的15.76摄氏度的纪录。

看到没?北半球的高温是非常普遍的,都是在不断创造历史,所以,大家看到今年欧洲,亚洲,美洲等区域不断出现超过40度,甚至50度的高温,也虽然是区间发展,但是区间发展引发的极端性高温现象,是非常激烈,我国也是如此,出现这样的热没有多大的问题。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北方变得如此热,这主要是冷空气活跃上升了,出现断崖式的降温不奇怪,这本身进入到了秋季,北方的冷空气活跃程度上升了,这也是气候变化之下的特点。

而长江中下游区域继续高温,并且9月第一波高温来袭,不少区域再次达到35度以上,部分区域甚至直奔40度,比如:浙江衢州,最高气温又会超过40度,这都说明了还是真的热,而它出现如此强烈的高温,主要就是来自副热带高压的再次回归。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才保持继续热的,而副热带高压就是最为典型的气候影响。所以,没有最热,只有更热,这是有原因的,这也就是背后最为直接的原因。当然,你要从更加深层次的气候变化问题上来讲,这就是全球变暖的问题,全球变暖还在继续发展,极端性高温也会继续推动。

在2024年人类创造史上最热一年,虽然不知道2025年是否会再次打破这个新高,但是从气候的情况来看,是真的热,这没有多大的争议,至少从我国的气候变化角度来讲,这一点是可以明确确定的,是热。

所以,如果未来的气候变化继续这样下去,那肯定还会热。而对于今年来说,秋老虎还要多久才会消失呢?

"秋老虎"是指立秋节气以后还会出现短期的炎热天气,一般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时间约7至15天,这是常态情况,在每年几乎都有,只不过时间有长也有短,不同区域的表现也是不一样的。所以,你要硬核说什么地方热,什么地方冷,那这没有办法说明,只是从当下的趋势来看,新一轮的高温持续时间预计在7日是转折点,过后又会减弱,所以,这样波动性的发展会明显一点,但就算是减弱了,部分区域可能还会保持35度左右的气温。

只是相对而言,我国整体的高温不会那么疯狂了,进入秋季之后,早晚凉爽的天气应该也会出现,这一点没有多大的争议。

所以,热应该不会至于类似于2022年那么疯狂,我国北方寒潮预警,南方还出现了高温预警,这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10月我国双预警同步,也是记载了历史,但要是再次出现的话,那可能真的再次验证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极端性的气候真的变多了,今年的气候的确也出现了异常,副热带高压偏强,偏早等问题都在影响,这足以说明了气候的不稳定性明显。这也说明了人类维护气候的时间真的不多了,真的要加速了。

如果未来不进行气候改变,世界所有的国家都难以避开气候的影响,这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必不可少的趋势。所以,稳定气候已经是当下全球的重任,我们应该加速进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