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取得重大胜利!普京下令保护投降乌军

2025-10-27 15:21  头条

最近这俄乌战场上的动静可不小,感觉像是要迎来一个关键节点,俄罗斯总统普京突然跑到前线,不仅听到了捷报,还下了一道颇不寻常的命令。

这道命令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棋局?

普京亲临前线,听取重大捷报

就在前几天,10月26号,俄罗斯总统普京干了一件挺引人注目的事--他亲自视察了前线的一个特别军事行动指挥部。

这可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正儿八经地开了个高级别军事会议,俄罗斯武装部队的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还有前线各部队的指挥官们,都到场了。

会议的核心内容,就是向普京汇报最新的战况,这一汇报,可就报出了大消息。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等媒体的报道,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对着地图向普京详细说明:俄军最近在两条重要战线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东北线:在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地区,大约五千名乌克兰士兵被俄军给包围了,而且俄军已经控制了关键的奥斯科尔河渡口,相当于把被围乌军的后路给切断了。

东线:在顿涅茨克州的克拉斯诺阿尔梅斯克地区,情况也差不多,又有大约五千五百名乌克兰军人被包了饺子。

这两边一加起来,超过一万名乌军陷入包围圈,这可不是个小数目,算是这段时间以来最大规模的包围行动之一了。

再加上俄方宣称在边境城镇沃尔昌斯克也控制了大部分区域,看来俄军在某些战线上的攻势确实挺猛。

不寻常的命令:必须保证乌军能安全投降

听到前线将领汇报这么大的战果,按理说,最高统帅肯定要嘉奖部队,督促他们尽快消灭敌人,但普京接下来的命令,却有点出人意料。

他非常明确地对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说:对于那些想向俄军投降的乌克兰士兵,如果他们因为在投降过程中,被自己后方的(俄方常说的)"乌克兰纳粹督战队"从背后开枪射杀,那么俄军必须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这些乌军人员能够安全地投降。

这道命令,表面上看,是讲人道主义,怕投降的士兵死在自己人手里,但咱们往深里琢磨琢磨,这里头的门道可就多了。

军事上:这相当于搞"心理战",被重重包围,弹尽粮绝,士兵们本来就恐慌。

现在俄军明确喊话:"投降不杀,还保证你安全过来",这很可能加速被围乌军士气的崩溃,让他们更快地放弃抵抗,仗可能就打得更顺了,俄军自己的伤亡也能减少。

宣传上:俄罗斯可以借此塑造一个"讲规则、重人命"的形象,和他们指责的乌克兰方面"不顾士兵死活"形成鲜明对比,这在国际国内舆论上,都能赚点印象分。

普京还同时强调,要保护好被乌军用作"人盾"的平民安全,这道命令一下,既给了乌军士兵一条活路,也给了自己一个道义高地。

乌克兰的困境:兵源紧张,外援能撑多久?

前线一下子被包围了上万人,这暴露出乌克兰军队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人不够用了。

俄罗斯方面放出的消息说,在顿涅茨克等地的交战中发现,被消灭的乌军人员里,外籍雇佣兵的比例非常高,可能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左右,甚至说,伤亡名单里出现了非裔美国人和来自哥伦比亚等拉丁美洲国家的人。

如果这个情况属实,那问题就严重了,这说明乌克兰本国能动员、能上战场的兵源,可能真的快见底了,不得不越来越依赖外国雇佣兵。

且不说这些雇佣兵训练水平、战斗意志咋样,语言不通、配合生疏就是大问题,长期靠外国人来打仗,队伍的稳定性和凝聚力肯定要打折扣。

虽然乌克兰官方没有确认这么高的外籍人员比例,但兵员紧张、征兵困难,在乌克兰国内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这场消耗战,拼的就是人和装备,哪一边先顶不住,哪一边就可能陷入被动。

更狠的一招:打击能源,要让乌克兰"过冬难"

除了前线真刀真枪的包围战,俄罗斯还有另一手牌,那就是持续不断地远程打击乌克兰后方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发电厂、变电站这些能源设施。

这招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把战争直接影响到每一个乌克兰老百姓的生活,从根子上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咱们想想,冬天快来了,要是没电、没暖、没水,城市还怎么运转?老百姓的日子还怎么过?

就拿首都基辅来说:

前几天,基辅一个大型无线电工厂被导弹击中,发生剧烈爆炸和大火,烧了二十多个小时,最后整片厂房都烧塌了,俄方说那里是北约武器的集散地。

更关键的是,基辅的第五、第六热电厂在多次空袭中受损严重,导致全市大范围停电,乌克兰政府已经公开呼吁基辅市民做好应对"最艰难冬天"的准备,甚至建议部分人疏散到郊区,或者自己准备发电机和燃料。

这种打法,就是典型的"能源战",它不直接攻城略地,但通过让城市瘫痪、让民众挨冻受怕,来制造社会恐慌和不满,从而给乌克兰政府施加巨大的内部压力,逼着它妥协。

这个冬天,对乌克兰来说,绝对是一个严峻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