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国会预算委员会上,她表示如果台海有事,日本可能会动用集体自卫权,并给自卫队介入台海留出空间。把日本几十年来在台海问题上维持的"战略模糊"拧到极致,强硬程度甚至超过当年的安倍,就相当于在火药桶边划火柴。11月8日,一名官员在北海道视察时对南千岛群岛说"这是日本最接近外国的地方",引起舆论哗然,被解读为默认对岸主权归属。此话等于自乱阵脚,使本来已经十分困难的日俄谈判更加没有回旋的余地,日本国内也十分尴尬。

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南辕北辙的回答。中国很快作出回应,态度十分坚决。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在社交平台上用非常重的词语告诫。俄罗斯方面,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把千岛群岛主权问题定为"不容置疑",几天后又升级:11月13日,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点名日本是"附庸",直接戳中日本的战略自主之痛。11月11日俄罗斯外交部宣布无限期禁止30名日本公民入境,虽然没有公布名单,但是已经可以看出禁令的力度了。
中俄一南一北联手,高市的"冒险牌"很快被转化成其他形式。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货物、资本、游客都绕不开;俄罗斯是重要的能源来源,油气、渔场、航线根根要用。北方四岛问题本就纠缠了数十年,现在还能谈,是因为还有余地,现在一句话出口,余地就没了。北海道渔民依靠周边的传统渔场,已经作业受到限制很久了,现在还希望谈判能留出一些"渔季喘息"的时间,现在更是困难重重。

高市原本的想法是,强硬的态度可以得到国内右翼的支持并且增加国际上的影响力。但是现实不按剧本走。日本社会反对声音不断,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直接批评其言论是"煽动战争",在野党要求撤回有关台湾的发言。最依赖的盟友没有明确的支持声明,华盛顿选择了沉默旁观。静默比公开否定更难堪,冲在前面的是日本,打算盘的是别人。
她是在赌国内的政治红利和国际的存在感,但是地缘政治不是赌场。每一步都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经济的命脉以及外交的平衡。以前对台海的"战略模糊"给日本留出了既能表达"关切"又不至于卷入其中。北方四岛涉及到历史、战争、条约及现实利益,"强硬"二字不能解决问题。

这次的节奏也很有意思,先是挑台海,第二天北方四岛就出了"口误";然后中俄两国相继发声,一边强调主权,一边关起大门;接着行政动作跟上,名单放出、通道收窄。步步相扣、配合得当。日本忙于解释和"消火",内对外都进行安抚,口头上说了很多,实际上却无能为力。想退出的话,又怕被右翼指责;想进去的话,又碰到了两堵墙。
中俄这次"同框反击"信息量很大:对于台海的态度很坚决;对于千岛群岛的要求提高了;对日本既有针锋相对的措辞,也有现实按键的操作。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不要把试探当成试镜,也不要拿他国的核心利益当国内政治表演的道具。把它们当作国内政治的流量入口很容易,但是后果很严重。

再看日本的选择,肉眼可见地越来越小了。中国经贸联系紧密,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都息息相关;能源上对俄罗斯的依赖短期内无法替代,更不用说北方四岛牵涉的渔场、航道、生态和生计了。过分依靠一个盟友,在关键的时候就会受到牵制。高市这波打法撕破了本可以"左右逢源"的模糊余地,给东海、北方带来双重压力,也使盟友陷入了沉默的注视之中。
高市到底是精算,还是在"作死"的边缘试探?答案不在发言稿中,也不在旗帜口号里,它会在未来几个月的贸易数据、能源账单、北海道渔获和社会焦虑指数中体现出来。政治的分量最后还是会落到生活的实际当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