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莫迪已保证印度停买俄罗斯石油,不过他们需要时间

2025-10-16 10: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美国与印度关系正因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工作签证费用上涨等问题,跌至冰点。在双方就贸易协议谈判之际,特朗普宣称,印度总理莫迪已向其承诺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外交部、驻美大使馆尚未对此予以回应。

据路透社、《金融时报》15日报道,当天,特朗普在白宫一场活动中告诉记者,莫迪是在当天早些时候的一通电话中做出上述承诺的。

他语气得意地说,"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这让我很不高兴。而莫迪总理今天向我保证,印度不会再购买俄罗斯石油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许这是一则重大新闻。我能这么说吗?"

特朗普补充称,印度无法"立即"停止进口俄石油,但他认为这一转变已在推进中。"莫迪不会再从俄罗斯买石油了,只是没法立刻停掉,这需要一个过程,但这个过程很快就会结束。"

他还指出,争取到莫迪的承诺,是其政府为切断俄罗斯能源收入所推进的外交工作的一部分。

谈到俄乌冲突,特朗普表示,他有信心推动冲突结束,并称印度决定停购俄石油将让相关努力更易推进,一旦战争结束,各国正常贸易关系有望恢复。

路透社报道称,俄乌冲突爆发后,印度成为折扣俄罗斯海运石油的最大进口国,此前数月一直抵制美国施压,坚称采购俄油对国家能源安全至关重要。如果印度真如特朗普所言停买,将意味着俄罗斯主要能源买家之一发生"重大立场转变",或影响其他仍进口俄原油的国家。

当地时间15日,特朗普回答关于印度问题 视频截图

另据《今日印度》等印媒报道,尽管在能源政策上存在分歧,特朗普仍称莫迪是美国的亲密伙伴,"莫迪是我的朋友,我们之间关系非常好。"

报道还提到,就在特朗普宣布消息的几天前,他新任命的驻印度大使塞尔吉奥·戈尔与莫迪举行了会晤,双方就防务、贸易和技术问题展开讨论。戈尔是特朗普的亲信,他的任命被美方视为推动美印关系的积极举措。

谈及此次会面,特朗普称对两人互动结果满意,"我认为他们的沟通非常棒,莫迪是一位很棒的领导人。"

他还提到,"戈尔告诉我,莫迪很欣赏我。我关注印度多年,那是个了不起的国家。过去印度领导人更迭频繁,有些人只任职几个月,而我的朋友莫迪已执政很长时间了。他向我保证,印度不会再购买俄罗斯石油。"

公开数据显示,俄罗斯已成为印度的主要石油供应国,占印度总供应的约35%;而俄乌冲突爆发前,这一比例还不到1%。这让印度很快被调停冲突未果的特朗普盯上,随即施压印度停止购买俄油。

今年8月,特朗普以此为由,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额外25%的所谓"惩罚性"关税,使总关税水平达到50%。近来,美国还试图联合G7、欧盟国家,要求盟友对印度加税。

据《日经亚洲》15日报道,周三公布的印度政府数据显示,美国关税冲击已对印度对美出口造成影响,9月印度对美出口额环比下降20.7%。

报道指出,9月是美国对印度征收50%关税后的首个完整月份,印度对美商品出口额为54.4亿美元。此前的8月,印度对美出口额就已环比下滑14.35%,降至68.6亿美元。

不过,尽管与最大出口目的地美国存在贸易紧张,印度9月整体商品出口额仍环比增长3.64%,达到363.8亿美元;商品进口额环比增长11.26%,为685.3 亿美元。这使得该国9月商品贸易逆差扩大21.36%,增至321.5亿美元。

在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印度采购经理人指数报告中,汇丰银行印度首席经济学家普兰朱尔・班达里(Pranjul Bhandari)指出:"9月印度新增出口订单增速加快,这表明美国以外市场的需求,可能抵消了因关税导致的美国市场需求下滑。"

报告还称,"未来产出预期显示,9月(印度)企业信心大幅上升。这可能反映出市场对商品和服务税下调将提振需求的乐观情绪,但美国关税仍是印度经济面临的一大阻力。"

目前,美印贸易谈判仍在继续。上个月,由美国负责南亚和中亚事务的助理贸易代表布伦丹·林奇(Brendan Lynch)率领的代表团,在新德里会见了由印度首席谈判代表拉杰什·阿格拉瓦尔(Rajesh Agrawal)率领的印方代表团。

当地时间周三,阿格拉瓦尔对记者表示,"一个谈判小组本周已经抵达美国",正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双赢解决方案,以解决部分关税问题。

据彭博社报道,阿格拉瓦尔还称,印度有能力从美国增加采购150亿美元石油。但他没有提到印度停止购买俄石油。

他说,"根据2025财年的数据,目前我们从美国采购石油的规模平均为120亿至130亿美元。以当前的炼油厂配置来看,还有140亿至150亿美元的采购空间。"

美媒称,印度正通过购买更多美国商品、改善印度市场准入以及降低贸易壁垒来减少对美贸易顺差。此外,印度正考虑从美国采购价值约400亿美元的国防装备和石油等大宗商品。

据《印度教徒报》15日报道,阿格拉瓦尔也向印媒表示,由于美国政府当前正处于停摆状态,现阶段并非是举行下一轮双边贸易协定正式谈判的"合适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