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甘肃省兰州监狱一监区教导员田雨在狱内执勤时突发意外,经全力抢救无效因公殉职,生命永远定格在45岁。这位从警17年的"老黄牛",用生命诠释了人民警察的使命与信仰。
【执勤台前的最后坚守: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
事发当日,田雨如往常一样在监管区巡查。作为党支部副书记,他始终冲在监管改造第一线,从分监区长到教导员,17年如一日扎根高墙内。同事回忆:"他总说'监管无小事',哪怕是深夜巡查,也要多看几眼监控,多问几句犯人情况。"
谁也没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这位"监管战线的老兵"再也没能走下执勤台。
【17年从警路:用荣誉铸就的"岗位之星"】
翻开田雨的履历,满是对职责的坚守与突破:
- 2008年,他脱下军装换上警服,从零开始学习监管业务;
- 2014年,在全省监狱系统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获"优秀选手"称号;
- 2016年,同时被省司法厅和监狱系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 2019年,从全省监狱民警中崭露头角,成为百名"岗位之星"之一;
- 2020年,跨界获评"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将教育改造延伸至青少年帮扶。
"他不是天生的'业务能手',而是把每个案件、每次谈话都当成课题研究。"兰州监狱一位老民警感慨,"他的笔记本里记满了犯人心理波动、家庭变故的细节,连犯人爱读什么书都门儿清。"
【高墙内的"摆渡人":用温度化解冰冷】
田雨的办公室里,至今还放着几封获释人员寄来的感谢信。其中一封写道:"您不仅帮我改造,还帮我联系技能培训,让我出狱后能自食其力。"
他创新"心理疏导+技能培训"改造模式,推动监狱与职业院校合作,让数百名服刑人员掌握一技之长;他牵头成立"老田调解室",用方言拉家常式的谈话,化解了无数监管矛盾。
"他常说,监狱民警不仅是执法者,更是迷途者的引路人。"兰州监狱政委表示,"他的方法被写成教材,在全省监狱系统推广。"
【生命最后的48小时:倒在工作岗位上】
据同事回忆,田雨殉职前两日仍在连轴转:
- 7月2日,主持在押人员心理测评分析会;
- 7月3日,带队排查监管设施隐患至深夜;
- 7月4日,执勤时突发状况,倒下前仍在叮嘱新警"注意3号监舍的门窗"。
"他总把休假让给年轻同事,自己却连续5年春节在岗。"妻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一沓未拆封的体检报告--"他总说等忙完这阵再去检查。"
【痛悼与传承:他的精神永驻高墙】
田雨的离世,在司法系统引发震动。甘肃省司法厅已部署开展"向田雨同志学习"活动,号召全省政法干警学习他"忠于职守、甘于奉献"的精神。
目前,兰州监狱已成立治丧委员会,遗体告别仪式将于7月12日在兰州市殡仪馆举行。许多获释人员自发联系监狱,请求送别这位"人生转折点的引路人"。
结语:
田雨走了,但他留下的"监管工作法"、帮扶模式,以及那句"把犯人当病人治"的朴素理念,仍在高墙内延续。正如一位服刑人员在悼文中写的:"田教导员,您没走完的路,我们帮您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