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怕中方“误会韩国”?韩外长捅出“大篓子”,得罪中国,李在明团队紧急辟谣(2)

2025-08-07 17:17  掌中要闻

更离谱的是,韩国还被要求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并购买10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这哪里是什么"互惠协议",分明就是赤裸裸的保护费。隔壁日本的情况更惨,被迫承诺的5500亿美元投资,90%的利润都将被美国拿走。面对这样的"盟友",韩国心里能没点想法吗?

经济上的敲诈还不够,美国在安全领域对韩国的控制更是变本加厉。特朗普最近又放话,要求韩国增加驻韩美军费用的分摊比例。要知道,美韩去年才刚达成新的防卫费分摊协议,现在美国又要加价,这吃相未免太难看了。更让韩国如坐针毡的是,驻韩美军的任务范围正在从"威慑朝鲜"悄悄扩展到整个印太地区,这意味着韩国可能被迫卷入更多与自身无关的地缘冲突。美国正越来越明确地要求盟友在中美竞争中选边站,韩国面临的压力与日俱增。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在明政府才急于向中国示好。毕竟,中国已经连续保持韩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半岛问题也是韩国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历史已经证明,在缓和半岛局势方面,中国的影响力远非美国可比。

不过,李在明政府的处境也确实尴尬。一方面,他竞选时曾批评前总统尹锡悦的"无脑亲美"政策,主张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另一方面,他又不敢真的与美国翻脸。这种左右为难的心态,在赵显的言论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想讨好美国,又怕惹恼中国,结果两头不讨好。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似乎并不领情,不仅没有在关税问题上松口,还一再放李在明鸽子。这让人想起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的前车之鉴:他试图用"中国威胁"向美国要价,结果在白宫被当面打脸。

李在明(资料图)

对中国而言,韩国的这番"外交事故"也提供了不少启示。首先,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只要美韩同盟存在,韩国对华政策的自主空间就相当有限。其次,在经济合作中要保持战略定力,不能被韩国"经济上靠中国、安全上反中国"的两面手法所迷惑。最后,在半岛问题上,我们要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用实际成果证明谁才是地区和平稳定的真正维护者。

眼下,李在明政府正忙着给赵显的言论"消毒",但这种危机公关能起多大作用很值得怀疑。外交不是请客吃饭,光靠几句漂亮话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韩国要想真正摆脱困境,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诚意--比如停止配合美国对华技术封锁,拒绝参与围堵中国的"小圈子",在半岛问题上与中国相向而行。否则,再多的"解释"和"澄清",也只会被当作敷衍了事的外交辞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