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动身访华前一天,干脆对特朗普强硬到底,印度现在已经退无可退。
随着惩罚性关税正式生效,印度被美国逼到了悬崖边上,已经退无可退。莫迪政府决心孤注一掷,不再为了美印贸易谈判患得患失,而是加码增加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
【面对美国压力,印度已经退无可退】
『印度的投机本事不是盖的』
此举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对美示强,表明自己"绝不屈服",不会因为惩罚性关税,就改变既定的能源战略;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乌克兰针对俄罗斯能源设施发起大规模袭击,俄炼油厂加工产能受损,以至于石油出口出现了过剩的趋势。
于是为了吸引更多买家,俄罗斯给出了更大的折扣力度,印度也没有错过这次机会,一口气将采购量扩大了五分之一,可见其投机本事不是盖的。
本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基数就不低,粗略一算,印度炼油厂的每日采购量,比起之前增加了15万桶到30万桶,然后再转手倒卖出去,又是一笔可观的利润。
至于美国那边的反应,已经不是莫迪政府目前需要优先关注的,现阶段,印度考虑的是,如何撑过美国的关税压力,为后续谈判制造筹码。
【大力进口俄罗斯石油,既是利益驱动,也是谈判策略】
印度之所以要硬扛美国关税,而不是像日本、韩国还有欧盟那样,陆续妥协,主要是美国的关税再搞,对印度经济造成的冲击,整体而言处于可控范围内。
虽然美国是印度的最大出口市场,但印度经济相对而言不怎么依赖对美出口,特朗普也正是看中了美印经贸规模不算特别大,美国不存在硬性需求,才毫无顾忌地加征关税。
『印度在为对美谈判累积筹码』
到现在,各方都琢磨出一点门道了:特朗普拿印俄能源合作为由,对印度征收高额关税,本质上还是借口,与俄罗斯开展经贸互动的国家又不止印度,美国自己也是其中之一。
特朗普现在一味施压,还是为美印经贸谈判服务,让印度在关键条款做出让步,对美国全面开放市场,但莫迪政府不可能为了讨好美国就自毁长城。
【特朗普执意要让印度全面开放市场,莫迪很难答应】
别看美国宣称,加征惩罚性关税,是为了迫使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免得他们变相"资助"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并施压俄罗斯主动结束俄乌冲突。可这一逻辑十分牵强,过去三年已经被不止一次地证伪。
话又说回来,关税如果长期持续,仍然可能让印度对美出口来个"拦腰斩断",甚至危及国内就业,但这是莫迪政府愿意付出的代价。
如果为了美印达成一份将就的经贸协议,印度就刻意少买,甚至是不买俄罗斯石油,不仅会赚不到倒卖石油的巨额利润,还容易让印俄关系出现波折,更有可能被美国穷追猛打,底线一退再退,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所以印度在这个时候加码进口俄罗斯石油,可不是"赌气"那么简单,背后是非常现实的利益考量。
【近期中印互动频繁】
当然了,印度示强归示强,本质上是一种谈判策略,就和莫迪这段时间四次拒绝特朗普电话一样,美国和印度不是一点都没法谈,只是现在双方诉求存在极大的差异,谈也是话不投机,只有等到筹码对等,氛围缓和的时候,才有重启谈判的空间。
『印度不忘给美印谈判留台阶』
印度还专门给自己留了个台阶,说即便不会停止从俄罗斯进口石油,但愿意加大对美国能源的进口力度。这就是在投特朗普所好,摸准了美国总统"喜欢达成交易"的个人风格。
同时,莫迪政府开始鼓励出口多元化,希望国内企业对全球南方市场提起重视。也准备好了一系列配套的政策。综合看下来,印度还是对自己很有信心,觉得能撑过特朗普的关税攻势。
不过想要让印度与美国在谈判桌上平起平坐,光是在经贸领域耍心眼可不够,莫迪政府这边也在外交上积极布局,他目前正在对日本进行访问,通过四方安全框架,对美印互动释放积极信号,接下来还要来中国参加上合峰会,对外展现中印关系改善的积极成果。
【印度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只能强硬到底】
等到一切准备就绪,莫迪还将去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届时可能将与特朗普来一场面对面的对话,探讨美印重启经贸谈判的可能性,至于两人是相谈甚欢,还是不欢而散,就看莫迪这段时间的布局,究竟是斩获颇丰,还是空手而归。
对印度而言,已经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了。过去这几年,他们吃了不少地缘投机的红利,美国的"印太战略",需要印度来捧场,欧洲也看好印度市场的前景,所以在很多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哪怕印度与俄罗斯走得很近,也就是象征性地批评几句了事。
不过特朗普上来之后,印度搞投机的空间一下子缩水了不少,而印度不希望因为美国施压,就被迫走出舒适区,一番博弈是免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