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被颁清盘令:609亿港元债务压顶,抢救失灵(2)

2025-08-12 13:36  头条

然而,两大关键债权人,合计持有逾30%票据金额的投资机构一致否决,理由是"削债比例过低、增信资产流动性差、估值水分大"。两轮投票均未达到75%的法定同意门槛,谈判陷入死胡同。

期间,华南城曾试图引入国资大股东特区建发提供维好协议增信,但后者只愿出具"尽力协助"函,拒绝承担连带偿付责任,使债权人信心再度受挫。

2025年1月27日,花旗国际正式向香港高等法院递交清盘呈请。按惯例,首次聆讯排期在4月,6月、7月又两次以"正与潜在战投签保密协议"为由,再获押后。

三次延期把市场耐心消耗殆尽。8月11日,香港法院主审法官认定公司"既无明确还款时间表,亦无可信资金来源",当庭拒绝再度延期,直接颁布清盘令。

国资"输血"抢救失灵

2022年5月,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简称"特区建发")以每股0.57港元的溢价、合计19.1亿港元现金,闪电认购33.5亿股新股,直接拿下29.28%股权,成为单一大股东。创办人郑松兴的持股被稀释至19.54%,让渡出掌舵十年的绝对控制权。

市场一度将此举视为"深圳国资版AMC"的模板:既有政府背书,又保留民营机制的灵活性,足以把华南城从流动性悬崖边拉回。

国资进场三个月后,特区建发先以15亿港元受让西安华南城60%股权,把沉淀资产变成活水现金;随后又通过旗下财务公司,向华南城发放三笔合计逾30亿港元的过桥贷款,利率仅3.5%,远低于境外债券票息。

更关键的是,特区建发动用"朋友圈"资源,协调工行、建行等多家国有大行,为华南城境内项目开立总额约12亿港元的保函及备用信用证,短期稳住了供应商、建筑商以及监管账户的紧张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