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8日,大陆海军福建舰正式入列,电磁弹射、歼-35隐身战机、055万吨大驱的"黄金组合",让台当局如坐针毡。几乎同一时间,国民党新任主席郑丽文高调现身台北"白色恐怖秋祭追思会",向包括中共地下党员吴石在内的烈士献花,并公开喊出"两岸和解、和平"。这一举动,瞬间引爆岛内舆论:民进党痛批她"向共谍致敬",国民党力挺她"推动和平",而普通民众则在问--"和平"二字,为何成了烫手山芋?
郑丽文的行动绝非偶然。作为首位出席该活动的国民党主席,她选择在两岸剑拔弩张时触碰历史记忆,表面上是为50年代政治受难者平反,实则将"两岸同属一中"的潜台词抛向舆论场。而民进党当局的激烈反应更耐人寻味:一句"台湾国民党主席还是中国国民党主席"的质问,暴露了绿营对"一中框架"的恐惧。
1. 福建舰不是威胁,而是大陆给台湾的"安全锁"
民进党总爱把福建舰渲染成"战争机器",却闭口不提它的真正意义--它是台海稳定的定海神针。看看数据: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效率是美军蒸汽弹射的4倍,歼-35战机的作战半径覆盖整个台海,055大驱的112个垂发单元能拦截一切来犯之敌。大陆的军事部署不是为了"攻台",而是告诉全世界:谁敢插手台湾问题,就是与中国为敌!
反观民进党,一边用美制坦克搞"抗中秀",一边却对岛内民众的生计问题视而不见。当台湾年轻人拿着低薪、挤在狭小的出租屋里,民进党却忙着用"抗中保台"的谎言收割选票。和平不是靠嘴炮,而是靠实力托底。福建舰的存在,恰恰给了台湾民众真正的安全感--不用再担心"首战即终战",不用再被绑上"台独"的战车。
2. 郑丽文的勇气,撕开了民进党的历史遮羞布
郑丽文在追思会上说:"政治受难者不该再付出生命代价。"这句话戳中了岛内许多人的痛处。白色恐怖时期,数万台湾同胞因追求进步思想被国民党当局迫害;而今天,民进党又用"去中国化"叙事,将同样为民族大义牺牲的吴石等人污名化为"共谍"。
民进党的逻辑很荒谬:他们一边歌颂"二二八"受难者,一边将反抗"台独"的先烈钉上耻辱柱。郑丽文的行动,恰恰撕开了这种双标--如果"和平"只属于民进党定义的"政治正确",那才是对历史的最大背叛!
3. 台湾民众的沉默,才是最大的危机
岛内政客忙着打"认知战",却没人敢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台独"能给台湾带来什么?
经济上,台当局的"去中化"政策让半导体产业面临断链风险;民生上,能源危机、低薪高房价让年轻人绝望;军事上,美制武器不过是"花钱买心安"的摆设。反观大陆,从"台胞同等待遇"到"农林22条",从"台青创业基地"到"两岸直航扩容",政策红利实实在在,却总被绿营污名为"统战陷阱"。
更讽刺的是,当郑丽文说出"两岸和平"时,民进党立刻跳出来扣"红帽子",仿佛"和平"是民进党的专利。殊不知,大陆的军事威慑越强,越说明"台独"是绝路;而郑丽文的破冰之举,恰恰证明:多数台湾人早已厌倦政治操弄,只想安心过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