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妈妈的眼泪刚掉下来,万千惠就把镜头切走了。
那一秒,弹幕像被点燃的鞭炮,噼里啪啦炸开--"你倒是抱抱她啊""我妈要是这样,我早关机了"。
谁也没想到,接下来不是道歉,而是一场"清屏行动":评论被删,吐槽视频被投诉下架。
网友愣了两秒,火气直接翻倍,"删得掉留言,删得掉大家的记忆吗?
"
直播间的她,依旧笑得像什么都没发生。
水晶手链在灯下闪得人睁不开眼,她一句"补充铁质、调节情绪"说得轻飘飘,仿佛物理课和生物课一起打了个盹。
有人问她证书哪来的,她甩出一张"水晶疗愈师资格证",像递名片一样自然。
可网友扒了一圈,发现那证书更像一张付费打印的A4纸,连个公章都模糊得像是被水泡过。
最魔幻的是,她在节目里刚说完"快吃不上饭了",转头就有人拍到她在戛纳刷掉七位数,女儿脖子上挂的水晶吊坠抵得上一辆代步车。
网友把两张图拼在一起,像看一场魔术:前一秒是灰姑娘,后一秒是挥金如土的公主。
评论区里有人叹气,"原来我们心疼的,是别人的剧本。
"
其实大家也不是非要她穷得叮当响,只是受不了那句"我太难了"后面紧跟着的百万行程。
就像邻居天天喊房贷压力大,结果周末飞去瑞士滑雪,谁听了不心梗?
网友不是傻子,分得清真拮据和卖惨的区别。
更扎心的是,她处理争议的方式--不是解释,而是捂嘴。
删评论、投诉博主,像在沙滩上盖脚印,浪一来,全露馅。
大家原本只想听一句"对不起,我改",结果等来一封封律师函。
于是,原本只是吐槽的路人,也被逼成了"长期黑"。
毕竟,谁愿意被当成噪音一键清除?
说到底,大家反感的不是她赚钱,而是她把"真诚"也标了价。
直播间的水晶再闪,也遮不住那句"我妈哭了"背后的冷漠;证书再厚,也盖不住科学常识的漏洞。
观众可以忍受主播偶尔说错话,但受不了把错误当卖点,把质疑当敌人。
现在,她的评论区依旧热闹,只是多了不少"考古队"--专门翻旧账、贴对比图。
有人留言,"下次哭穷前,先把戛纳机票藏好。
"还有人更损,"建议卖一款'失忆水晶',专治水逆和公关危机。
"笑声背后,其实是失望:那个曾经靠接地气圈粉的女孩,怎么就把路走成了高空钢丝?
或许她忘了,直播的镜头不是滤镜,是放大镜。
观众愿意买单,从来不是水晶有多神,而是相信屏幕对面的人不会把自己当傻子。
当信任被一次次删除,再闪的水晶也照不亮黑掉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