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企业家“鸡汤”要走出南极,回归员工日常(2)

2025-11-18 16:32  澎湃新闻

众所周知,俞敏洪的创业历程是时代机遇的缩影。从20世纪90年代北大校园的简陋教室起步,到成为中国首家海外上市教育机构,他的成功离不开改革开放后教育行业的蓝海市场,更受益于时代的奔流、发展的快进。

当下的年轻人要面临着属于自己的困境,他们生活的环境看似更优渥,学习的条件更加成熟,似乎都是"加分项",但是,社会上升的道路越来越陡峭、同侪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学历面临着通货膨胀,以及来自AI的岗位替代性风险。这些现实压力,都是走过红利期的企业家们难以感同身受的。

精神激励的前提是共情与理解,脱离生存困境的"坚守"说教,只会沦为空洞的鸡汤,不仅无法凝聚人心,反而可能加剧员工的疏离感。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从来不只于创造利润,更在于构建与员工共生的发展生态。在企业面临转型压力时,精神激励虽有其价值,但远不能替代对员工的实际关照。

此次争议恰恰提醒所有民营企业家:成功的过往不能成为理解当下的障碍,唯有倾听员工的真实诉求,才能让企业凝聚力真正落地。将"关照员工"从口号转化为薪资保障、工作平衡、成长支持等具体行动,才能跨越代际鸿沟,实现企业与员工的真正共赢。毕竟,企业的长久发展,从来不是靠远方的鸡汤浇灌,而是靠每一位员工的真诚奉献与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