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智利的一桩旧官司冲上了各大热搜。公司给员工错发相当于330倍月工资的巨款,这名员工收到钱后辞职失踪!结果打了三年官司,公司还败诉了。
话说这事放到哪个老板身上,不得气的半夜坐起来扇自己两巴掌。
2022年5月30日这天,智利的天气应该是晴朗的。发工资的那一天对任何员工来说都是好天气,尤其是智利CIAL公司的一名办公室助理。
智利的大型企业食品公司CIAL(主营业务:生产冷切肉制品),该公司的支付系统在这一天意外出现了漏洞,一名办公室助理竟然收到了1.65亿智利比索的公司打款,他的月薪本来是50万智利比索,这笔钱相当于他的330倍月薪。
也就是说一个月薪3700元人民币的小助理,收到了公司支付的约合123万元人民币的转账。这搁到哪个员工身上,也得心慌慌的,钱拿的烫手啊。所以这名员工最初向主管报告了这一错误,并且承诺说会退还多余的资金。
然而三天后,这名员工突然提交了辞职信,随后直接失联。公司尝试联系他,但他的银行账户已被清空,他本人也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CIAL公司其实也是让人挺难评价的。你说他不在乎这笔钱吧,他为了这个打了三年官司,你要说他在乎吧,事发当天不立刻解决,还能拖三天?
公司这才开始着急,又是向警方报案,又是向法院起诉的,指控该员工"挪用资金"或"盗窃",想要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款项。毕竟按照金额来算,如果盗窃罪名成立,这名员工最高可被判处将近一年半的监禁及罚款。
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咱们国内也发生过多次。比如说江苏某公司员工蔡某从公司离职后,由于公司工作人员的失误,于正常工资发放后,二次向蔡某名下工资账户转账6633元。该公司多次追回失败,上诉到法院,最终蔡某还是将工资退还至原告公司。又比如贵州省开阳县谢某多收到公司10倍工资,后经过法院调解后,返还给原告公司。
按照咱们国内的处理方式,这钱怎么说都会被追回来,毕竟是不当得利。可人家那法院是怎么处理的呢?
经过长达三年的法律战,智利圣地亚哥法院在9月份做出判决:驳回了CIAL公司的指控,裁定员工的行为不构成"盗窃",而是"未经授权的收取"。这判决是不是挺意外?但是人家说的也是挺有道理的,我们也挑不出毛病。
法院认为,该员工最初报告了公司的支付错误,但CIAL公司未能及时采取措施来阻止资金转移,也负有部分责任。因此该员工呢,有权保留这笔钱。无需退款,也不用受刑事处罚。
这样的判决结果放到咱这儿,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这不,即便法院这样判,CIAL公司也表示不服,坚决不接受判决,并计划动用一切法律手段也要继续追回资金。
我们也不必羡慕这位看似"幸运"的智利员工。从来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当"意外之财"降临的时候,我们第一步要做的不是欢呼雀跃,一定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不属于自己的,终究守不住。唯有保持理性,守住底线,这样才能守住自己真正安稳踏实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