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5月4日,印度宣布一项震惊国际社会的决定:全面切断流向巴基斯坦的印度河上游水源,誓言"不允许一滴水流向巴方"。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激化了两国间本就紧张的关系,将地区局势推向了危险边缘。
印度此次行动的直接导火索是4月22日发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该事件造成26人死亡,印度方面迅速指责巴基斯坦支持"跨境恐怖主义",并随即祭出一系列强硬措施,其中就包括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
印度河及其支流是巴基斯坦的重要水源,为该国约80%的农业灌溉和30%的发电提供支撑。印度将"水武器化",不仅威胁巴基斯坦2.2亿人口的生计,更可能使其小麦等主粮减产30%以上,引发严重人道危机。据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关闭杰纳布河上游的伯格利哈尔大坝和萨拉尔大坝闸门,切断了从杰纳布河上的伯格利哈尔大坝流向巴基斯坦的水源,导致这条流经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生命之河水位暴跌至历史最低点,沿岸农田龟裂、水井干涸,民众陷入"滴水难求"的绝境。这场被国际媒体称为"21世纪最危险的水源绞杀战",实际上早有端倪。早在2019年,印度总理莫迪便威胁要"让血与水不能共流",而印度近年在上游修建的沙赫布尔卡努大坝等工程,也为其控制水源提供了硬件基础。如今,这些水闸变成"战略武器",让巴基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困境。
巴基斯坦方面对印度的做法表示强烈抗议。巴方警告称,任何阻止或转移巴基斯坦水源的企图都将被视为战争行为,并将全面采取应对措施。巴基斯坦外交部召见印度临时代办,递交正式抗议照会,指责印度"滥用上游优势,实施非人道的水资源封锁",并警告此举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巴水利部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杰纳布河断流将直接影响旁遮普省300万公顷农田灌溉,危及粮食安全。这不仅是水资源争端,更是对巴基斯坦民生的蓄意攻击。"与此同时,巴基斯坦民众在边境城市拉合尔举行示威活动,焚烧印度国旗并呼吁政府采取"对等反制措施"。此外,巴基斯坦政府5月4日宣布,禁止通过陆路、海路和空路转运进口原产于印度的货物,并禁止第三国向印度出口的货物经由巴基斯坦过境。
国际社会对此次事件高度关注,纷纷呼吁双方保持克制。联合国水资源委员会呼吁双方"立即恢复对话,遵守国际条约义务",强调"水资源共享是南亚地区稳定的基石"。但印度政府尚未回应国际调解,反而加速推进杰纳布河上游的水电项目建设,预示着争端可能长期化。
此次印巴水源争端,将《印度河用水条约》的执行漏洞暴露无遗。1960年,在世界银行斡旋下,印度和巴基斯坦签署《印度河用水条约》,规定印度控制上游五大支流中的东三河,巴基斯坦则依赖西三河。但该条约虽明确了水量分配原则,却对"极端情况下的断水行为"缺乏约束机制。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南亚水资源愈发紧张,印巴两国的水资源博弈料将成为地区安全的新爆点。
水资源本应是滋养生命的源泉,如今却沦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武器",让下游数百万民众承受苦难。在干旱与饥荒威胁加剧的当下,将水资源政治化,无异于在火药桶上划火柴。如何让条约回归理性,让水流重新承载合作而非对抗,考验着双方的政治智慧。毕竟,对于依赖同一片水源的两国人民而言,携手合作、共享水源,才是化解危机、走向和平发展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