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元面包被疯抢,年轻人抢的是面包还是社交门票?家人们快看这阵仗,工作日商场排起百米长队,有人辗转三趟地铁,有人请假半天等候,就为抢个35元的面包。更离谱的是黄牛加价50元转手,说周末能月入过万。这面包是镶了金,还是年轻人的钱太好赚?
以前3块钱的肉松面包管饱,现在35元的奶酥吐司,58元的惠灵顿牛角包成了潮流,随便拿俩就超百元,价格直逼双人简餐。一开始我也纳闷,直到摸清商家套路才懂。先喊出法国黄油、日本面粉的噱头,再给面包起恰巴塔咕咕霍夫的洋名。接着搞限量限购,货架刚补就抢空。
但最关键的是这面包成了社交货币,拎着印Logo的绿袋子逛街,发朋友圈晒测评,200个点赞比面包还香。就像网友说的,买不起爱马仕菜篮子,总买得起网红面包袋。可业内人拆穿,35元面包原料成本才8块,溢价全花在房租和营销上。不少人抢完放冰箱发霉,吐槽甜到齁,根本不好吃。

现在越来越多人醒了,平价面包店排起长队,面包机销量涨了37%。其实真正的生活品质,从不是靠面包撑起来的,填饱肚子的踏实,永远比朋友圈的点赞实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