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一段"工行金条剪开现黑色杂质"的视频在社交媒体引发轩然大波。尽管工行紧急送检后出具了"金含量99.99%"的权威报告,但金店过火变黑的画面与检测结论的矛盾,仍让这场风波持续发酵。当银行金条的"绝对信任"遭遇现实质疑,三个核心问题亟待解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检测结论与金店实测为何冰火两重天?
事件的核心矛盾在于: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的检测报告显示金条纯度达标,而金店过火时却出现黑色杂质。对此,工行解释称杂质为"售出后的外部附着物",但未说明具体成分。
黄金回购专家指出,纯度99.99%的金条过火后应呈现亮黄色,若出现黑色可能是焊药残留或长期佩戴沾染的油泥。然而,当事人购买的是全新金条,且金店在加工前已进行清洗,这一解释难以服众。更值得玩味的是,检测机构仅通过"专业清洗"便使杂质脱落,却未公布附着物的具体成分分析,这种"点到为止"的回应反而加深了公众疑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