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得要命”不是开玩笑!专家:热射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3)

2025-07-10 16:34  央视网综合

不是"夏日限定"

就连运动也有风险

发生热射病的根本原因是产热与散热的失衡,那么体温调节能力欠佳的高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既往体弱者容易患经典型热射病。

但是经常做运动、在户外工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比如运动员、建筑工人、军人,运动时身体会产大量的热,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也容易患上劳力型热射病。

因此,热射病并非"夏日限定杀手",当运动产热>散热时,就有发生热射病的风险。

大多数热射病患者一开始会出现意识不清和高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中国热射病的诊断标准不再把核心体温>40℃ 作为诊断必须条件,而是在强调监测核心体温对于判断病情以及指导治疗的同时,明确核心体温40℃ 而延误治疗。

预防与应对

分别记住六个字

如果遇到热射病患者,我们要做到"降温第一",应第一时间将患者移动到凉快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降温。

需要做的事情可以用六字诀助记:"已(移)经(净)将(降)脸(联)喂方(防)"。

移--转移环境: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比如大树下、通风的房屋内、有空调的房间内,让中暑者以最快速度脱离热源。

净--脱净衣物:将中暑者衣服、裤子全部脱下,去除一切保温措施。

降--体表降温:用冰袋、冰块、冰冻饮料等物品置于中暑者额头、太阳穴、颈部、腹股沟等处进行血液散热,可用纱布、薄衣物包裹冰袋以免冻伤。

联--联系医疗:救助病患的同时,其他人可就近向医疗机构和卫勤人员求助,寻求后续治疗。

喂--喂食液体: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每小时补充500-1000ml含钠、钾的低温饮品。

防--防止窒息:出现抽搐、恶心、呕吐的现象,要注意采取侧卧姿势,及时帮助清理口腔、鼻腔,防止呕吐物塞住呼吸道引起窒息。

而热射病的预防之道,远比治疗来得简便易行。

六字诀助记:"散步(补)时(适)要(药)观察(查)"。

散--降温散热:可用湿毛巾擦拭手、胳膊和后颈。

补--补水补盐:高温的环境下应该多喝水,提倡大家喝淡盐水。

适--适热训练:进行热习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先适应热环境下的低强度训练,再适应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需要强调的是:体能好不等于耐热性好!(注:热习服训练适用于专业人员,普通人尤其是热射病高危人群无需勉强)

药--常备解暑药品:常备有防中暑功效的药品。

观--观察体征:在高温环境中,应当加强自我预警。

查--查指数表:基于温度和湿度查询热指数表,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