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工厂可算是迎来了好消息!
中美就部分关税问题达成初步协议,这不仅给众多企业吃下了"定心丸",还让原本陷入僵局的外贸订单重新活跃起来,经济回暖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事情还得从今年4月说起,中美关税摩擦,让不少中国工厂的美国订单"一夜蒸发"。
江苏华腾个人护理用品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穆龙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他的工厂长期为美国沃尔玛、Kroger超市代工牙刷、牙线等日用品,
可因为关税问题,Kroger停止下单,让工厂的生产计划全被打乱。按照以往的节奏,Kroger本应在3月下单,却因这场风波,订单足足晚了两个月。
江苏艾瑞服饰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孙青也不好过,她的客户因为关税摩擦,纷纷选择在公司位于越南的工厂生产。
公司的服饰业务,不仅要承担因"芬太尼问题"增设的20%关税,和东南亚相比,还有27.5%的税率差,这使得大部分客户更倾向于选择东南亚工厂下单,订单量远不如去年同期。
就在大家都为订单发愁时,5月12日,中美双方公布了日内瓦经贸会谈的联合声明,宣布就部分关税问题达成初步协议,
双方承诺将于5月14日前大幅下调关税,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加征比例将由目前的145%下调至30%。这一消息犹如一道曙光,瞬间点亮了中国工厂的希望。
5月13日一早,穆龙生就收到了Kroger的贸易订单邮件,这让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为了赶上进度,他赶忙催促合作厂家提升出货速度。而孙青这边,客户也要求将一部分订单转回中国生产,尽管时效要求高,工人还是乐意加班保住订单和饭碗。
在这场关税风波中,中国工厂的优势也逐渐凸显。美国客户想寻找替代中国的生产厂商并非易事,不仅要通过美国食药监等一系列验证审批流程,
而且东南亚工厂配套供应链不如中国齐全,货期也比中国长。所以,部分美国客户在寻求替代无果后,又重新选择与中国企业合作。
这次经历也让中国供应商更加注重风险防范,不再把所有订单押在单一市场,而是积极开拓全球范围内的订单。
与此同时,中国零售商也向这些外贸企业抛出橄榄枝,永辉超市为出口受阻的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商品最快15天就能上架,帮助企业解决库存积压问题。
如今,随着美国订单的逐步恢复,中国工厂的生产又忙碌起来,在大洋彼岸因关税摩擦导致的美国物价上涨或将平息。
这场关税风波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让中国工厂在困境中不断成长,学会了在全球市场中寻找更多的机遇,未来也将以更稳健的步伐迈向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