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战机两次攻击英舰,英水手喊要被“杀”,英别再撒野!

2025-10-12 14:00  头条

英国海军又来挑事,再次穿过台湾海峡。解放军绝不惯着,派战机对英军军舰进行模拟击沉,大角度机动呼啸掠过,吓得英军军官出了一身冷汗,面对英国媒体采访时仍心有余悸,生怕小命不保,解放军的雷霆手段到底有多强硬?

9月16日,东部战区披露,12日时美国的"希金斯"号驱逐舰,和英国的"里士满"号护卫舰一同穿越台湾海峡,并且对我方展开挑衅。而我方则组织舰机,对其进行全程跟踪警戒。当时我们都以为,这不过是台海上一场平常的较量,然而最近,英国知名媒体《泰晤士报》采访了"里士满"号护卫舰上的船员,才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之坚决、手段之强硬。

根据《泰晤士报》的报道,一位英国海军军官表示,中国负责跟踪英军军舰的战机,对其进行了所谓的"规则性击沉",也就是说,执行了所有对舰打击的前置动作,只差飞行员按下发射按钮,发射反舰导弹了。

这位英国军官回忆起此事时仍然心有余悸,他表示:"中国飞机准备杀了我们,他们按照发动攻击的路线飞行,增加高度且以五十度转弯。"不过,这位英国军官还是想方设法挽回面子,说自己相信解放军的战机,不会对英国军舰开火。而且这是个很好的机会,来锻炼英军,同时也了解解放军的行动模式。

该事件充分展现了解放军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的决心,彰显了我们的能力,也有助于我们重塑台海的规则。

长期以来,咱们对于穿越台湾海峡的外军军舰的回应,主要是全程跟监警戒、警告驱离等防御性的行动为主,辅以外交部的严正抗议。

咱们采取这样的行动,当然是为了避免局势升级,为了尽可能地维持和平稳定。然而在霸权主义者眼中,咱们的克制却成为了"软弱"的象征,丝毫没有收敛挑衅行动的意思。既然他们只能听得懂拳头这一种语言,那咱们就只能用拳头来警告他们了。

模拟击沉就充分展现了咱们的决心,这意味着英军军舰,不再仅仅是一个需要"监视"和"驱离"的潜在威胁,而是一个已被识别、锁定、并纳入火力打击流程的"敌对目标"。

接受采访的英国军官在惊魂未定之余,依然嘴硬地表示"相信解放军不会开火"。这句自我安慰式的辩解,恰恰暴露了西方长期以来,对中国"和平崛起"的片面理解和战略误判。他们习惯性地认为,中国会为了经济发展而忍气吞声,为了维持所谓的"稳定"而一味采取退让。

而"模拟击沉"这记响亮的耳光,就是要打碎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的行动逻辑非常清晰,只要外军有任何侵犯中国主权的企图,我们便让对手切身体验一次与死亡擦肩而过的感觉。

第二点,咱们这次模拟击沉英军军舰,也充分展现了解放军的战斗力。从英美军舰一进入台湾海峡的敏感水域开始,它们就已经被我军的天基卫星、岸基雷达、海上巡逻机、水下潜艇等组成的立体侦察网络牢牢锁定。它们的航向、航速、电磁信号等一切动态,都实时汇总入东部战区的指挥中心。

"全程跟踪"意味着,从始至终,它们都未曾脱离我方的掌控。而"舰机协同"则表明,一旦需要,指挥中心可以随时调动空中的歼16、苏30等重型战斗机,海上的054A护卫舰、052D驱逐舰,乃至岸基的"鹰击"系列反舰导弹,对目标形成多维度、多批次的连续饱和攻击。这次在英军军舰头上飞过的解放军战机,不过是这庞大的打击系统的最末端。

另外,我军飞行员的素质,也在这次对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根据英国军官的描述,解放军战机在其头顶进行了五十度转弯,这就是在高速飞行中精确进入攻击位置。要完成这样的飞机机动动作,对于飞行员把握时机的能力、飞行技术都有很高的要求,对于飞机本身的性能,也是不小的考验。很显然,我军的飞机和飞行员都经受住了这种考验。

反观英国的空中力量,虽然英国海军现在装备了F35B战斗机,但却没有合适的对地打击导弹,只能装备精确制导炸弹,和中短程空空导弹。想要对地打击,只能发射射程不到一百公里的长矛3导弹。

而且要等到2030年代初,这款导弹的列装才能铺开。所以有英国专家认为,虽然英国海军有了F35B,但这些飞机却只能像二战时的轰炸机一样行动,压根没有足够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

另外,就在今年6月,英国海军的一架F35B,在没有进行任何作战任务的情况和下,就出现了液压系统故障,被迫滞留在印度数周时间。看着中国战机翱翔在海天之上,在英军军舰头顶作着复杂的机动动作,再看看自己家里那些难堪一用的F35B,不知道英国海军军官们会作何感想。

最关键的是,这次模拟击沉,实际上是在某种程度上重塑台海的区域规则。长期以来,美国及其盟友试图将台湾海峡"国际化",将其描绘成一个可以任由各国军舰"自由航行"的"国际水道"。

他们在这片海域搞"联合巡航",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规则殖民":即通过反复实践,将他们的行为模式固化为"惯例",进而确立为"规则"。在这套规则里,他们是自由的、合法的,而中国的任何反制措施,都可能被歪曲为"破坏稳定"、"威胁航行自由"。

所以解放军现在也要在台海树立自己的规则,既然你想来这里搞"自由航行",那就别怪我对你进行模拟击沉。你敢在台湾海峡耀武扬威,我就让你体验和死神擦肩而过的感觉。还是那句话,咱们和霸权主义者聊什么《国际海洋法公约》,他们也不会在意,那干脆就用实力来树立规矩。

从此以后,任何想来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挑衅的外国军舰,都必须将"可能被锁定、可能被模拟攻击、甚至可能被实弹击沉"作为其行动成本的一部分。这极大地提高了挑衅的风险和代价,以后哪个国家要想再跟着美国来耀武扬威,就得好好掂量一下风险了。万一哪天挑衅过了头,模拟击沉真的变成了击沉,导弹发射按钮最终被按下,这个代价,霸权主义者能否承担得起呢?

如果说解放军的行动,展示的是实力与决心,那么英军官兵在此次事件中的言行,则淋漓尽致地暴露了一个衰落帝国,在面对新现实时的窘境与尴尬。那位英俊军官在心有余悸之余,不忘给自己找台阶下,声称这是一个"锻炼英军"和"了解解放军行动模式"的"好机会"。这种典型的"阿Q精神胜利法",恰恰是其色厉内荏、外强中干心态的最真实写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百年前英国炮舰轰开国门,到今天中国战机让英舰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戏剧性的角色互换,背后是中华民族从屈辱沉沦到伟大复兴的百年史诗。那身冷汗,既是历史的回响,更是对新时代中国实力的最好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