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新总理为何请求与中国恢复关系

2025-09-15 09:12  头条

据BNS通讯社披露,立陶宛女总理英加·鲁吉涅内迫于国内压力,承诺向中国施压,要求中国与立陶宛恢复两国关系。

这个被誉为波罗的海三傻的女政客之一,网友调侃:那可是走路都怕踩一脚的那啥~。不得不说,鲁吉涅内凶巴巴的样子确实搞笑,就这姿态还想跟中国和好?真当自己是明镜,让弟弟跪下来求他办件事啊!

说到立陶宛,确实是一言难尽,明明是弹丸之地,还非要做欧美的马前卒,挑大梁。立陶宛能有今天的局面,全是他们自己作出来的。

2021年11月,立陶宛允许台湾在维尔纽斯设立"台湾代表处"。这一细节看似只是名称问题,却在外交层面有着重大区别。

按照国际惯例,世界上绝大多数与台湾互设办事机构的国家(如德国、法国、美国、日本等),都使用"台北"作为命名方式。例如,美国在台机构叫"美国在台协会",而台湾在美机构叫"台北经济文化代表处"。这种"台北"而不是"台湾"的称呼,实际上是为了回避"一个中国"原则的敏感点。

而立陶宛直接使用"台湾"字样,被北京认为是对台当局的"事实承认",等同于赋予其某种"官方外交地位"。这在中方看来,不仅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而且是对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严重挑衅。

中方在事件发生后多次强调:"立陶宛此举公然在国际上制造'一中一台',性质极为恶劣。"因此,中国外交部立刻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方召回驻华大使,标志着中立关系进入冻结状态。

在"台湾代表处"事件之后,中立两国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虽然没有正式宣布断交,但实际上已接近"准断交"局面。

中国召回大使后,立陶宛也被迫召回驻华大使。两国仅维持代办级别的最低限度外交关系,这在现代外交中几乎等同于"冷处理"。

更重要的是,中国还采取了经济和贸易上的反制措施。比如:中国海关系统将立陶宛的出口商品在清关环节"卡关",导致部分货物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国内企业被劝阻与立陶宛进行合作,导致立陶宛在中国的投资和出口受阻;在欧盟供应链中,一些使用立陶宛零部件的商品也被中国市场"排斥",形成"连带打击"。

这使得立陶宛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对华市场。要知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立陶宛是一个仅有不到300万人口的小国,在世界地图里想找到立陶宛,都得拿放大镜才行。两者经济体量悬殊,冲击之大可想而知。

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跟立陶宛近年来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的选择有关。

首先,立陶宛高度依赖北约。作为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立陶宛长期担心俄罗斯的安全威胁,因而在战略上向美国靠拢。为了换取美国与西方更大的安全保障,它愿意在对华政策上充当"急先锋"。

其次,立陶宛在台湾问题上的动作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其整体对华态度相关。立陶宛退出了中国倡导的"17+1合作机制"(中东欧合作框架),转而公开批评中国对欧洲的"政治渗透",并与台湾进行更多接触。

最后,立陶宛议会和部分政客多次发表亲台言论,甚至有人访问台湾,推动所谓"民主价值伙伴关系"。这与中欧关系中多数国家保持模糊、平衡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可以说,立陶宛把自己定位成"西方对华强硬政策的前哨",明明国家小的不起眼,还非要挑大梁,无非就是希望借此赢得美国更多的支持和军事保护。

中国有句古话叫"好言难劝该死的鬼"!既然立陶宛执意这么干,那中国必须反制。正因受到中国的反制,现在立陶宛国内企业也是叫苦连天,主要体现2个方面:

首先是国家经济方面。

1、立陶宛对华出口骤减。

2、一些立陶宛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受牵连,比如德国汽车产业,因为零部件使用立陶宛产地标识,也受到中方的贸易障碍。

3、立陶宛的乳制品、啤酒等在华市场受损严重,失去了重要消费群体。

其次是国家外交方面。

1、德国、法国等大国虽然支持立陶宛"原则上反对中国的做法",但实际上并不愿为立陶宛承担太大经济代价。

2、立陶宛在欧盟内部被视为"麻烦制造者",虽有政治同情,但缺乏真正的经济补偿。

看到没,别人都不愿给你兜底,还一个劲的充当急先锋,完全不拿本国人民当回事。

也正因如此,随着时间推移,立陶宛国内开始有人反思:是否值得为了台湾问题而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鲁吉涅内上台后,提出要"向中国施压,恢复两国关系",其实也反映出国内经济和社会的压力。但是又担心自己的表态过于软弱,只能以一副强硬的姿态表达出来。

让她尴尬的是,中国在9月13日的外交部记者会上,根本没有回应这件事。

中国的要求很简单,你立陶宛什么诚意都没拿出来,认为动动嘴皮子就能达到目的,那就大错特错了。首先你得在涉台问题上做出改变,只有诚意到了,中方才会与立方和好。

但是从鲁吉涅内的简历来看,她的行政工作经验只有8个月,显然处理不好这层关系,不然就不会"凶巴巴"的向中国提出要求,既然你这么傲慢,那就别谈了。

鲁吉涅内这种没啥经验的人都能担任总理,无非就是欧美推上台的代理人,背后操作的还是欧美,靠这种人治理国家,真就应验了中国民间那句话"女人当家,房屋倒塌",立陶宛未来大概率是没有好的前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