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依据宏观经济数据调整
针对现场媒体关于中国下一步货币政策的提问,潘功胜从宏观层面分享了中国央行对于货币政策的相关考虑。
潘功胜表示,几天前,美联储降低了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全球金融市场对美联储这次降息有充分预期,市场反应相对平稳。美元指数基本维持在97附近,国际资本市场总体上行,大宗商品市场震荡下行。中国的股、债、汇等主要金融市场也保持平稳运行。
潘功胜强调,中国央行在货币政策的确定上,宏观层面原则非常清晰:中国的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立场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往前看,中国央行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的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
潘功胜进一步解释,这也是国际上很多的央行,包括美联储、欧央行、日本央行等主要央行在确定货币政策的具体调整方法时,所依据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即Data Based。
"根据宏观经济的数据判断,确定是不是要作出货币政策调整,在方法论上,国际很多央行是相同的。"潘功胜称,"我们也是如此,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