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警告信”起效?特朗普公开喊话,今年就想来中国一趟(2)

2025-08-27 16:54  郑州广播电视报

美国农产品的困境,根源全在自己发动的关税战。中国趁机推进进口多元化,南美成了新宠,中国还在提升国内大豆产能,美国想让中国重新回头下大单,已经不是喊口号能解决的问题。美国农民、贸易商、地方政客、白宫高层,这条利益链每一个环节都受影响,特朗普如果不能解决大豆问题,共和党在关键州的选票就要出大麻烦。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特朗普突然在8月底公开喊话:"希望今年年内或尽快访问中国。"法新社直接求证中方态度,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回应很有分寸--中方一贯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推进中美关系,元首外交对双边引领作用不可替代。话说得不冷不热,既欢迎对话也强调底线。中美两国元首一直保持沟通,这其实等于告诉外界:你想来可以,但别光想着"来就能拿大单"。

美国国内现在就是典型的"外紧内松"--外面喊着对华强硬,内部却急着求稳。财政部长贝森特说得很直,90天窗口期其实就是美国留给自己的缓冲带。美豆农、农场主、农业州议员手里攥着选票,直接左右大选走势。美国政府如果拿不下中国采购大单,豆农的利益保不住,选票随时翻脸。美国总统喊话希望今年访华,背后就是这股民生和政治的双重压力。

很多人觉得中美农产品贸易就是买卖关系,其实背后是一场全球供应链的再洗牌。美国一味赌关税,结果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南美。中国倒逼自己多元采购,挖掘巴西、阿根廷等新渠道,连结算方式都在创新。美豆农的公开信,是产业、金融、贸易、外交多重博弈的缩影。特朗普喊话想来中国,贝森特急于面谈,其实是这场博弈里美国的被动反应。

中国的策略很清晰:市场多元化、供应多元化、价格多元化。买不买美豆、什么时候买、买多少,全看中国掌握的节奏。美国想用90天窗口迫使中国让步,结果中国这边已经把安全网织得够密。美国财长急,特朗普喊话,说明中国的底气已经让对方坐不住。无论是采购还是高层访问,主动权都在中国手里,谁着急、谁后发、谁能掌握议价权,市场和现实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