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多方面进行解析(4)

2025-04-21 11:21  瞭望智库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关税政策还取消了长期以来对800美元以下小额进口商品的免税待遇。据估计,每年约有10亿件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会因此受到影响。这对近年来快速崛起的跨境电商行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过去,Shein、Temu、速卖通(AliExpress)等平台受益于此项免税政策,在美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如今,这些企业小额包裹的市场竞争力明显下降。尤其是对于大量以直邮模式运营的中小卖家而言,成本压力短期内将显著增加,部分企业将不得不转向更高成本的本土仓储配送模式,或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来缓解关税压力。然而,这种商业模式的转型不可避免地将需要一段时间来实现。

面对美国如此强硬而激进的贸易政策,4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商务部、海关总署接连发布多项对美反制措施,包括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将11家美国企业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暂停6家美国企业产品输华资质,对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等。

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单边关税措施,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通过磋商解决贸易分歧。

考虑到美国与中国制造脱钩的意愿不会在中短期消失,中国企业可通过积极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增加对欧盟、东盟、非洲及拉美等其他市场的投资力度,以逐步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布局,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此外,中国企业也需加快自身产业链的转型升级,降低出口产品的价格敏感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与技术含量。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可通过积极主动的外交手段和贸易谈判,缓解与美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此外,中国也应积极与欧盟、日本、东盟等同样受到美国关税影响的国家和地区在多边贸易机制中展开联合行动,倡导国际贸易规则,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另外,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内部也需加快调整转型步伐。通过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如实施减税政策、增加基础设施投入等措施来拉动内需。同时,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提升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高端制造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强化自身产业链安全,减少受制于人的情况发生。

从长期看,中国经济更为重要的是回归本土并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持续吸引高质量外资进入国内市场。虽然此次关税政策可能导致部分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更加谨慎,但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仍对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外资企业具备较大吸引力。通过进一步简化外资审批手续、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中国可持续提高自身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帮助其在中国构建以内需为导向的业务体系,分散出口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