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等关税”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多方面进行解析(2)

2025-04-21 11:21  瞭望智库

特朗普本次推出的普遍性关税政策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础性关税:美国将于4月5日午夜后对所有外国进口商品征收至少10%的基线关税,这意味着无论贸易伙伴是谁,美国市场进口商品的总体成本都会显著提升。这种基础性措施凸显了特朗普对现有全球贸易体系进行全面性调整的决心;第二类是特别针对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制定的"对等"关税,这部分更为复杂。特朗普政府通过计算各个贸易伙伴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程度,推出了针对性的关税税率。例如,中国面临34%的额外"对等关税"、欧盟为20%、日本为24%、韩国为25%、越南为46%、印度为26%等。加拿大由于此前已有特殊贸易协议,不在此次关税覆盖范围内。根据白宫公布的信息,这些措施将于4月9日起正式生效。白宫表示,实施这些特别关税措施后,美国将获取数千亿美元的财政收入,以此推动国内税制改革,并对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

图片

2025年3月10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一家酒类专卖店内,曾摆放美国酒类产品的空货架上放置着支持购买加拿大商品的告示。新华社发(梁森 摄)

特朗普政府还特别强调,这些措施不仅局限于货币性关税,未来若有贸易伙伴继续采取非货币性壁垒,美国也将以非货币手段作出相应反制,确保对等原则得到充分落实。

特朗普的普遍性关税政策势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经济冲击。短期来看,各国对美出口商品的价格上涨,将直接推高美国国内消费成本,并对全球供应链稳定性造成严重干扰。特朗普宣布政策后,美股应声下跌,苹果公司股价一度暴跌7%,黄金、日元等避险资产则明显上涨,反映出市场对未来全球贸易前景的忧虑。

中长期来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全球贸易格局产生深刻调整。特朗普政府寄望于通过高关税促使制造业和供应链回流美国,但现实中这种结构性调整难度极大,企业生产成本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可能抑制实际投资效果。美国的传统盟友与贸易伙伴可能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加剧全球经济分裂与贸易摩擦,它们甚至可能组建地区性的贸易与产业联盟,试图在美国产业链之外重建贸易网络。

特朗普政府掀起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本质上是将经济全球化视为零和博弈的产物。通过加征关税试图重建制造业优势,却忽视了美国本土已丧失的产业基础配套能力。当前美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不足11%,远低于德国的22%和日本的21%。产业链的全球布局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单纯依靠关税壁垒无法逆转这一趋势。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奠基到量产仅用十个月的案例证明,真正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永远面向全球配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