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打击于朦胧事件人血馒头

2025-09-12 11:52  网易

9月11日上午,自媒体账号"名侦探小宴"爆料,演员于朦胧在北京某小区坠楼身亡,细节称"口袋揣两块友人劳力士手表""纱窗被手动抠开",引发全网关注。


常营派出所称"未接到相关报案";将台派出所(事发辖区)回应模糊,要求"等待官方通报"; 小区物业仅确认坠楼事件,未证实当事人身份。9月11日18:44,于朦胧工作室发文,证实其于当日坠楼身故,警方排除刑事嫌疑。


在事件发酵中,多次发布"阴谋论"内容:捏造"黄谣""雪藏内幕""他杀嫌疑"等无事实依据的推测; 使用煽动性标签如 #于朦胧去世# 引流,编造"抑郁轻生""资本迫害"等虚假情节。


该账号在传播量攀升后,迅速删除内容并改名试图逃避追责。永久封禁账号,依据《社区公约》封禁,并上报网信部门。禁言"推理君江小宴"等发布未经核实坠楼细节的账号。平台声明此类行为系"吃人血馒头"--借他人悲剧博眼球、赚流量,严重扰乱网络秩序。

阴谋论:"坠楼前反锁房门携名表,疑似他杀",误导公众质疑警方结论,煽动对立;隐私窥探:散布"抑郁病史""拒绝潜规则被雪藏",侵犯逝者尊严,加剧家属创伤;恶意标签:关联"劳力士""资本谋杀"等煽动性符号,转移焦点,制造社会恐慌;用户愤怒发声: "每次明星出事,总有人造黄谣、编故事,拿别人的命当流量密码!""工作室注销、电话不通,就让谣言钻了空子,但这不是吃人血馒头的借口!"

多数用户肯定及时行动,呼吁"让法律制裁造谣者"。媒体账号如跟进报道,强调"网络非法外之地"。应"让子弹飞一会儿",以警方通报为准,不传播截图/群聊记录。拒绝"造谣-传播-删帖"的流量产业链,守住道德底线。平台责任升级,需建立"热点事件快速辟谣机制",对删帖改名账号追溯历史行为。主动举报不良信息,保护逝者隐私--如文苡帆悼言所期: "若你在经历艰难,请知道有人需要你。给自己一个机会,也给我们拥抱你的机会。"

于朦胧事件折射出网络生态的裂痕:谣言收割流量的产业链、公众对复杂信息的甄别无力、悲剧衍生的二次伤害。平台重拳是起点,但终结"人血馒头"需法律威慑、技术监管与人性底线三重合力。真相不应是流量的祭品,而应是尊重生命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