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指出我国超5.1 亿成年人受睡眠问题困扰,而世卫组织与国际劳工组织的研究更敲响警钟 ,每周工作超 55 小时,中风风险暴涨 35%,缺血性心脏病致死几率攀升 17%。这种数据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它离我们并不远。

在现在社会中,加班+熬夜,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日常套餐,而大部分人认为猝死是突然倒下没有征兆的。其实现实却完全不是这样的,专业医生给出了提醒,一半以上的猝死,在人们出事前身体都会给出信号,只是被我们忽略了,所以,问题来了:熬夜真的会把人逼到"猝死"那一步吗?
一、熬夜会导致 "猝死" 吗?
网络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因为熬夜猝死的案例,看到这些新闻,很多人都陷入了熬夜焦虑,那么熬夜真的是人们猝死的直接原因呢?
熬夜虽不是猝死的 "直接导火索",却是让风险翻倍的核心诱因。猝死的本质其实是身体的重要器官,比如心脏和大脑的功能突然衰竭,熬夜会通过多种方式逐渐让人们的身体透支,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熬夜并非就是人们把睡眠时间往后挪一挪,它意味着在人体内部精密的生理结构被强行打断,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而最直接的影响之一,就是让负责应对紧张与兴奋状态的交感神经系统保持,一定高度的兴奋状态,而这种状态不仅会对人们的心率、血压造成影响,还会让心脏这个发动机在本应该进入怠速休整的夜间,反而一直维持着比较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让心脏负担加重。
比如一项相关研究,发现参与研究的健康成年人在通宵后,血压会剧烈升高15~20mmHg,而且这个时候人体血液浓稠度也增加了20%。这也就意味着,这个时候参与者只是简单地爬一层楼,这样的活动都可能让已经不堪重负的心脏,突破极限。长此以往,心脏很容易会因为过度劳累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缺血或者是心律失常。

当然,熬夜的危害不简单,只是第二天困得要命,真正危险的是它会影响整套内分泌系统的节奏。夜晚本该是身体的 "修复窗口期",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皮质醇)需逐步回落,让血管舒缓、心脏减负,但熬夜会打破这一切。
可糟就糟在:人们只要一熬夜,这套系统就乱套了。激素分泌失控,血管开始异常收缩,血液变得更黏稠,血小板也更容易抱团,想想看,血液越黏、越容易"结块",血栓就说来就来。
《睡眠持续时间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指出:睡眠受限,会让夜间交感神经张力保持较高状态,并提高血压,这间接说明了心血管负担通过神经-激素-血管路径被放大。
2021 年《欧洲心脏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每晚睡不到 6 小时,冠心病风险会增加 20%;另一项研究指出,如果熬夜后睡眠时间仍不足 6 小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风险会增加 27%。说白了,内分泌紊乱就像在心脑血管里埋雷,心梗、脑梗等急症,很可能就是在一次次熬夜后悄悄逼近。
除对心血管系统构成直接损伤外,长期睡眠不足还会显著降低免疫系统的防御效能。正常情况下,夜间是免疫系统"清扫工"、修复机制"开机"的时期:它会清除体内垃圾、修补受损细胞、重置防御壁垒。熬夜则剥夺了这段宝贵的修复时间,使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受损后无法及时修复,从而为心血管问题埋下伏笔。

更值得留心的是,有研究发现,长期睡不够的话,全身都会发生 "隐形炎症攻击",也就是所谓的 "低度炎症风暴"!例如一项人体研究荟萃分析发现,仅仅连续几晚将睡眠时间缩减至约 4.3 小时,就可以显著提升血液中的炎症标志物--包括高敏感性 C‑反应蛋白(CRP)和 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这种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会为多种严重疾病提供发生基础,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甚至某些类型的癌症。

当这种由睡眠不足引发的慢性炎症,与心血管系统的持续损伤相互叠加时,危害便难以逆转。换句话说,身体不再只是熬累了,而是在隐形损伤+修复不足中不断消耗。心肌微损伤累积、血管修复机制受阻、炎症持续刺激,这些都在无声地加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所以,不能把熬夜当成所谓"暂时牺牲",它背后其实是一条慢性伤害的通路,免疫系统被削弱、修复机制被打断、炎症被激活,而这些恰恰是心血管病、猝死等重症事件的潜在根源。
当出现以下4种情况,你的身体已亮起红灯--
1. 连续3天睡眠<4小时:心肌细胞在"裸奔"
心脏每跳一次,心肌细胞就磨损一次。正常睡眠能修复40%损伤,但若72小时睡眠不足,心肌耗氧量暴增3倍,血管痉挛风险飙升5倍!相当于让心脏连续跑马拉松不休息。
2. 通宵24小时不补觉:爬楼梯都可能要命
实验数据显示,通宵后血压骤升15-20mmHg,血液黏稠如粥。医生警告:此时哪怕轻微活动(如弯腰系鞋带),都可能触发心梗!
3. 长期每天睡<6小时+慢性病:血管在"埋地雷"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熬夜,血管内皮损伤加速,血管斑块像"定时炸弹"。若叠加肥胖、吸烟、重口味饮食,斑块随时破裂--心梗、脑梗一触即发!
4. 熬夜+高压工作/运动:猝死风险"叠buff"
交感神经亢奋时,一场会议争吵、一次剧烈健身,都可能让去甲肾上腺素(应激激素)瞬间爆表,直接诱发心脏骤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