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桂平市实验中学教师陶某锋被曝存在师德师风失范问题,事件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
9月9日晚,桂平市教育局发布了通报,称陶某某存在生活作风问题,已作出停职处理,相关部门已开展进一步调查:
又是一个禽兽老师!
此前,围绕陶某锋的网传截图已在网上流传:"我背叛了职业操守,背叛了家庭,更伤害了一个无辜的学生",并称因与妻子生育困难,与一名学生保持"不正常的恋人关系",最终选择辞职。
看这语气,忏悔文字疑似是原配以他的名义发出的。
自曝内容中还谈及该老师已婚多年,但一直没有孩子,这可能是导致夫妻关系恶化的主因之一。
自己的婚姻有问题,不去设法解决,却跑去跟女学生勾三搭四,这个老师的职业操守已经完全丧失。
据公开资料,陶某锋是桂平市实验中学地理教师,曾在024年1月被评为"桂平市优秀教师"。
就在不久前,广西曾曝出禽兽教师唐毓文长期性侵学生的案件,再次将校园性侵害问题推至舆论风口。
我们必须正视一个核心事实: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天然处于权力的上位。
老师掌握着学生的成绩、评语、升学资源;
学生年纪尚小,缺乏独立判断力与抗拒能力;
当"喜欢"与"顺从"交织时,学生甚至可能分不清自己是否真正同意。
所谓"恋人关系",在权力失衡的语境下,很可能只是教师对学生心理、情感与身体的操控。
这不是纯粹的爱情,而是失衡的权力结构下,掺杂着诱导、胁迫与控制的错位情感。
有些人对出现的一些高中教师与学生发生不伦关系辩解,称是"你情我愿"。
但我们必须问一句:在权力不平等的关系里,学生真的能"自由同意"吗?
心理学研究表明,未成年人在面对比自己更有权威、更有资源的成年人时,很容易出现"服从性依附"。
即使学生口头上同意,那也是在不对等的权力环境中被塑造的选择。
更可怕的是,许多学生即便被侵害,也会因为羞耻、恐惧、担心学业受影响而保持沉默,最终让事件长期隐蔽。
唐毓文案中,不止一名受害者长期隐忍;陶某锋案是否也有更多真相未被揭开,目前不得而知。
从广西唐毓文到陶某锋,这些事件不是孤立的。校园性侵害更像是海面下的一座冰山,很多受害者终生缄默,不敢发声;很多家长和学校选择"和稀泥",不愿公开;很多事件被当作"绯闻",而非严肃的权力性侵害对待。
这让本该最安全的校园,成了某些教师的狩猎场。
而学生,因为年纪小、话语权弱、资源少,成为最容易被伤害、最难被看见的一群人。
"师生恋"被浪漫化,本质上是一种对权力关系的误读。
这类事件的发生,暴露出三重问题:
学校监管缺失:在职教师缺乏有效的心理、道德与师德约束;
制度防火墙缺位:举报与保护机制不完善,学生缺乏安全出口;
舆论误导:当网络上有人把这种关系包装成"情感悲剧",实际上是在掩盖权力滥用的本质。
防止校园性侵害,不能靠单纯的"呼吁",而需要更明确的制度设计:
建立强制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干预与保护机制,加大对教师性侵案的刑事追责力度。
在校园里,老师天然拥有话语权和资源,这种结构决定了"师生恋"无法是平等的。
在这种关系中谈"爱情",是在浪漫化压迫;在权力失衡的语境下谈"自愿",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
陶某锋事件,不只是个人师德的坍塌,而是再一次对整个教育系统的提醒。
当权力不被约束,最脆弱的,永远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