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华政策:三大承诺背后的战略考量
在外交领域,李在明上任前便已明确了对华政策的三大核心承诺:
修复因上一届政府失策而恶化的中韩关系;
将中国视为重要贸易伙伴和半岛安全相关方,稳定处理韩中关系;
在涉台问题上表明"韩国没有必要深度介入",与尹锡悦政府的强硬立场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表态的背后,既有现实的地缘经济考量,也有政治修复的需要。此前,尹锡悦政府在"紧急戒严"期间散布"中国间谍"谣言,并暗示"中国黑客"操控韩国选举,导致中韩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出现反华情绪。李在明显然意识到,修复中韩关系不仅是外交需要,更是稳定国内经济、吸引中国投资的必然选择。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必须知道,外交不是零和游戏。"--李在明的对华政策调整,正是基于这一认知。他试图通过务实合作,让韩国从对华贸易中获益,同时避免过度卷入中美博弈。然而,这一策略也面临美国的潜在施压。
三、对朝政策: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李在明在竞选时曾主张"超越意识形态的实用主义政治",并希望通过合作推动半岛和平。然而,现实是,朝韩关系仍深陷僵局,朝鲜的军事威胁始终存在。因此,尽管他呼吁改善关系,但在军事上仍需保持警惕。
这种"软硬兼施"的策略,反映了李在明在朝鲜问题上的矛盾心态:既希望推动对话,又不得不防范风险。他的"头号总统令"强调对朝戒备,但同时也未完全关闭对话大门。未来,他能否在军事威慑与外交接触之间找到平衡,将直接影响半岛局势的走向。
李在明(资料图)
四、美国的焦虑:同盟裂痕还是战略调整?
李在明的政策调整,显然让美国感到不安。美国担忧,韩国若进一步靠拢中国,可能会削弱美韩同盟,并影响其"印太战略"。尽管李在明强调韩美同盟的重要性,但他的对华务实立场已让华盛顿感到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