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歼10战机首飞:一起来回顾“猛龙”歼10诞生的故事!(2)

2025-05-09 14:13  封面新闻

为了验证猜想,张凤贵主动申请打开发动机口盖,当20多颗自锁螺钉被拧下,大伙儿都震惊了,里面已经积了不少漏油。

歼10 徐博 摄影

人机不停 连续120小时排查问题

张凤贵口中提到的机务大队副队长就是李涛。访谈期间,李涛拿出一本略微发黄,年代感十足的笔记本,一边找寻他的记录,一边搜索着脑海里的记忆。

"我记得是做了两次启动验证是否漏油,当机械员张凤贵打开口盖后,油漏出来的瞬间,现场所有人的表情都凝固了,包括我。"李涛表情严肃地说道,"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原定的首飞时间肯定飞不了了,必须要把问题找出来!"

当天晚上,整个团队开始通宵查找问题。"说实话压力很大,因为无法在短时间内判断出到底是哪个位置在漏油,我们甚至把发动机拆了又装上再试车,但仍然在漏油,反反复复,连续几天完成了8次试车,人不停,飞机不停。"形容起排查过程,李涛说,就像在大海捞针。

李涛解释道:"漏油点都是需要发动机转速上去了,才会出现漏油,没有到准确的转速,它就不会漏油,也就看不出来;再者,拆发动机需要一些时间,高温区温度下来后,挂在内部零件上面的油基本也被烘干了,很难判断准确的漏油位置。"

"这里,你们看,从3月11号晚上一直到15号晚上,120个小时!"李涛指着笔记本上的一串串日期,日期后面,是团队一次又一次地拆、装……发动机管路系统错综复杂,能想到的办法都用过了。

他回忆道,"最后技术人员凭借无损检测实践经验,逐点检查分析并缩小检测范围后,终于在一次发动机开车过程中,通过视频内窥系统将瞬间的漏油过程捕捉并记录了下来,找到了漏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