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举人有多大权利?看看左宗棠就明白,难怪范进中举高兴发疯!(2)

2025-02-20 17:09  搜狐网

秀才通常受邀主持邻里和乡亲的婚丧嫁娶,为群众起草各类文书,还可以收几个童生教授学问,多少还是有点益处的。但是相比举人,秀才简直就是破落户。秀才已经是万里挑一了,1个县三年才挑出十几个人,考举人就更难了,竞争之激烈、难度之大,是现在的高考远远不能相提并论的。举人的录取人数非常低,以晚清为例,这个比率大约是70:1,甚至更低。

但是一旦中了举人,从此就是体制内的人了,地位也就变成了"老爷",享受朝廷特殊津贴,从此衣食无忧,活得潇洒滋润。即使不当官,也可以和县处级干部平起平坐,替人说事情,到时候自然会有人上门送银子、送房,也有人自愿当牛当马,做奴做仆。举人直接入仕,一般都是做个小官,负责管理学校,考核秀才们之类。

但是做了小官以后,就不可以继续参加考试,谋求做更大的功名了,所以很少有举人走这条路。他们往往继续应试搏取更大的功名,实在考不上再考虑入仕。不过举人也有混得好的,比如我们熟知的左宗棠。左宗棠三次进京参加会试,都名落孙山,大怒不再参加会试,于是,左宗棠终生只是个举人身份。但左宗棠官至闽浙总督、陕甘总督和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封二等恪靖侯,又是拜相,又是封侯,比状元风光多了。

有意思的是,左宗棠一直对自己的举人身份耿耿于怀。1874年,左宗棠任职陕甘总督期间,向慈禧太后提出,希望进京参加会试。慈禧太后哭笑不得:你一个功成名就、出将入相的人,跟一帮毛头小伙子一起参加会试?你不嫌丢脸,朝廷还嫌丢脸呢。于是赐了左宗棠一个"同进士出身",左宗棠总算了结多年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