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帕哈尔加姆镇发生一起惨烈枪击案。4名武装分子向游客近距离开火,至少26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这是该地区25年来最严重的针对平民袭击事件,也是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之后印度发生的最为严重的恐袭事件,引起印度社会极大震动和愤怒。
印度总理莫迪强烈谴责恐袭事件,承诺将肇事者绳之以法,誓言"邪恶企图不会得逞"。与此同时,印度和巴基斯坦围绕恐袭责任归属展开了激烈交锋。印度方面坚称有"确凿情报"显示袭击者与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组织"虔诚军"存在关联,指控巴情报部门为"针对印度平民的暴力袭击"提供了某种支持。印度国内的激进派甚至将袭击认定为"巴基斯坦对印度的战争",呼吁对巴基斯坦进行"报复"。半岛电视台在4月23日的一篇报道中就指出,印度执政党印人党的支持者普遍认为"莫迪政府会选择以炸弹进行回应"。
巴基斯坦则对印度的指控断然否认,强调巴方与恐怖袭击毫无关联。伊斯兰堡一方面对恐袭遇难者表达哀悼,另一方面要求进行独立调查,强烈谴责新德里将矛头指向巴基斯坦。
随着两国互不相让的强硬姿态持续发酵,印巴关系迅速恶化。袭击发生仅三日后,4月25日,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就出现了交火事件,印巴边防部队连续两天在边境互相以轻武器进行射击。
外交和经贸领域的针锋相对和互相报复措施也紧随而至。印度关闭了两国分界线上唯一的陆地口岸,取消了巴基斯坦公民的签证;巴方同样取消了对印度公民的签证,并对印度关闭领空,中断双边贸易。印度还扬言动用"水源武器",暂停履行"印度河水协定",威胁切断流向巴基斯坦的水资源;对此,巴方严厉警告称,若印度阻断水流,将被视作"战争行为"。
印度总理莫迪(资料图)
4月29日,印度总理莫迪授权军方对恐袭事件采取"果断应对措施",表示印度武装部队拥有"完全的行动自由"来决定任何军事反应的方式、目标和时间;同日,巴国防部长阿西夫宣布,巴基斯坦军队"已为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好准备"。5月1日,印巴两国政府再次放出强硬信号,双双表态"绝不让步"。印度国防部宣称"美国支持印度的自卫权",而巴总统扎尔达里表示,巴基斯坦将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重要的国家利益。
面对印度的不断进逼,巴基斯坦5月3日甚至祭出了"核盾牌",试射了拥有载核能力的"阿布达利"地对地弹道导弹。5月6日,巴总理谢里夫作出指示,进一步加强应战准备,"捍卫祖国,抵御一切形式的威胁,无论是常规战争还是其他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