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拉彻底慌了!杜特尔特还没等到第三国接收,先倒在海牙法院,菲律宾前总统要栽了?

2025-10-01 15:54  头条

2025年9月27日清晨,80岁的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在海牙国际刑事法院(ICC)拘留所的地板上被发现昏迷,呼吸微弱。

此时莎拉正推进第三国接收父亲的假释计划,阿联酋迪拜已明确表达接纳意愿,可这场突发危机打乱了所有部署。

更蹊跷的是,马科斯第一时间接到使馆通报,莎拉却需靠私人渠道获知消息,这场昏迷究竟是自然病危还是政治算计?

突发危机:昏迷背后的信息差与医疗疑云

杜特尔特的健康恶化早有征兆。

这位患有糖尿病、食管巴雷特病的前总统,自2025年3月被羁押后,体重从68公斤骤降至42公斤,还出现心脏房颤等症状。

莎拉曾公开透露,父亲长期缺乏24小时护理,嵌甲发炎化脓多日未妥善处理,6月申请外出就医遭ICC驳回,9月因认知衰退被指"不具备受审条件"。

昏迷事件的通报流程更显诡异。

菲律宾驻荷兰大使馆将消息优先上报马科斯,作为副总统的莎拉却被排除在官方通报链外。

这种信息差让莎拉坚信"背后有猫腻",她在声明中直指:"父亲昏迷前,马科斯政府曾派使馆人员秘密探望,事后便出事,这绝非巧合"。ICC则以"医疗信息私密"为由拒绝公开检查结果,进一步加剧外界质疑。

矛盾升级:莎拉的反击与马科斯的博弈

莎拉迅速展开双重反击。在舆论层面,她公开指控ICC与马科斯政府"合谋虐待",怒斥"若父亲死在牢里,就是政治谋杀",将杜特尔特的健康危机与马科斯政府的公信力绑定。

在政治层面,她借马尼拉防洪工程1000亿比索贪腐丑闻发酵之机,煽动了民众抗议。

马科斯政府的应对充满算计。外交部虽表态"愿配合转送第三国",却始终未实质推动。

对马科斯而言,杜特尔特的存在是巨大威胁。即便身陷囹圄,杜特尔特仍以83%得票率当选达沃市市长,家族支持者在中期选举拿下参议院五席。

若杜特尔特获释,其在军警系统的影响力可能动摇马科斯的执政根基;若其在狱中病逝,则需承担"政治清算"的骂名。这种两难让马科斯始终采取"模糊策略",既不阻挠也不配合接收事宜。

局势在9月30日出现转折:ICC因杜特尔特"健康状况可能影响审判公正性",初步批准临时释放条款,正与迪拜磋商接收细节。

这一决定被解读为多方博弈的妥协。既回应了莎拉的舆论压力,也避免杜特尔特在羁押期间死亡引发更大争议。

政坛震荡:短期裂痕与长期较量

短期来看,昏迷事件已加剧菲律宾政坛分裂。

军方内部因"杜特尔特情结"出现分歧,部分曾受其提拔的军官公开表达不满;民间支持与反对阵营对立加剧,马尼拉、宿雾等地同时出现"挺杜"与"反家族政治"集会。

马科斯虽掌控核心权力,但贪腐丑闻与杜特尔特事件的叠加,已使其支持率较年初下滑12个百分点。

长期视角下,事件直指2028年总统大选的提前博弈。

杜特尔特家族的核心诉求是"保住旗帜人物"。只要杜特尔特在迪拜获得治疗,就能为莎拉积累"救父有功"的政治资本。而马科斯则需借剩余任期平息贪腐争议,同时削弱杜特尔特家族的草根基础。

双方的角力还牵涉地缘格局:杜特尔特任内主张对华缓和,马科斯则倾向美日盟友,若杜特尔特家族失势,菲律宾的外交路线可能进一步转向西方。

总结

杜特尔特的昏迷事件,本质是菲律宾家族政治与国际司法博弈交织的缩影。

从ICC的羁押争议到马科斯与莎拉的权力暗战,从医疗危机到地缘考量,单一事件折射出发展中国家政治转型的复杂困境。无论杜特尔特最终能否顺利前往迪拜,这场风波已撕开菲律宾政坛的深层裂痕。

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跳出"家族对抗"的循环,建立更透明的权力运行机制。唯有如此,才能让国际司法回归正义本质,让国家发展摆脱个人恩怨的羁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