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芯片不易,这几天舆论环境,一些自媒体、水军确实不太友好,对中国芯片行业的发展不是太健康,希望大家多给我们一些支持和鼓励。"5月27日晚间,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对观察者网说道。
最近一周,小米自研芯片始终是一个舆论热点。尤其在小米芯片"玄戒O1"发布后,Arm在宣发文章中使用了"定制芯片"(customizable silicon)的字眼,更把小米芯片卷入舆论风暴,之后小米公开发文否认"定制芯片",Arm也重新发文称"玄戒O1由小米旗下玄戒芯片团队打造"。
卢伟冰在业绩会上坦言,做旗舰芯片非常难、周期也非常长,"所以我们未来仅规划把芯片用在旗舰手机,或旗舰产品中,还没有用在其他产品上的计划。""任何消费电子巨头最终都是芯片巨头,像苹果、三星和特斯拉,只有掌握底层芯片的能力,才能做到长期差异化的产品体验,才能真正形成护城河。"他说道。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报告,2024年,63%的小米手机使用的是联发科SoC;高通的供应占比为35%,主要用于中高端机型;紫光展锐作为国产芯片的代表,获得了2%的供应份额。
这家机构认为,玄戒O1作为小米首代产品,主要承担技术验证使命,规划出货量保守控制在数十万级别,受小规模流片影响,初期成本会居高不下。短期内,很难对其现有的旗舰SoC供应格局产生影响。
小米芯片搭载于新款手机上 图源:观察者网
与玄戒O1一同推出的,还有一个4G基带芯片"玄戒T1"。相比前者主要采用Arm公版架构,小米称这颗4G基带+射频是全链路自主设计,也受到不少关注。目前在行业中,能做手机5G基带的仍然屈指可数,主要是高通、联发科、华为、紫光展锐等。
卢伟冰对观察者网透露,除了现在搭载的4G基带(目前用在手表上),小米还要去做5G基带芯片的研发,最后把4G和5G整合在一起,更多用到手机上。
"芯片是一个平台能力,大家不要把芯片当成简单的产品去看。当我们的芯片成为平台能力后,就可以拓宽产品线,跟小米的澎湃操作系统和AI进一步协同,形成产品的差异化体验,这是我们长期思考或者要去做的事情。我觉得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达到目标,希望大家对我们的芯片业务多一些耐心。"他说道。
今年一季度,在国补等政策和新零售战略助推下,小米手机和家电业务都表现亮眼,手机出货量时隔十年再次成为中国市场第一,也帮助该公司交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根据财报,期内小米实现营收1113亿元,首次超过1100亿元,同比增长47%;经调整净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64%。
在各项业务中,小米手机×AIoT的核心业务收入为927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手机业务收入506亿元,同比增长8.9%,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收入323亿元,同比增长58.7%,创历史新高;大家电业务收入翻倍增长;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收入达186亿元,小米SU7系列单季交付75869辆。
本季度,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为人民币5亿元。相比之下,2024年全年及第四季度,该业务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62亿元和7亿元。期内,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3.2%,上季度毛利率为20.4%,2024年毛利率为18.5%。
"SU7发布这么久,没有一款是SU7的对手,一个能打的都没有。产品力强才没有对手,没有对手就能够保证利润率。"卢伟冰对观察者网称,完全不担心SU7的销量会受到YU7上市的影响,因为产能严重不够。
在渠道拓展方面,小米积极推进新零售渠道建设,一季度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超过1000家小米之家,达到约1.6万家,同时汽车销售门店拓展至235家。
小米还披露,今年一季度研发投入67亿元,同比增长30.1%,预计今年研发投入将达到300亿元。截止2025年3月31日,小米研发人员总数扩至21731人,未来五年将投入2000亿研发费用。
资本市场上,小米集团港股今天(5月28日)高开2%,截至发稿涨幅为2.52%,市值约1.4万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