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 11 艘航母都出动,再带上所有的先进装备,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胜利。
金大中,这位在2025年首尔国防论坛上一鸣惊人的韩国军事专家,如今正被推到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他提到,在高强度作战下美军的打击能力,可能撑不过三天。你以为是随口乱说的吗,看看美军那些主力战机的状况就知道了。
2025 年 1 月,美国一架 F-35 战斗机在阿拉斯加训练时直接坠毁,后来调查发现是液压油受水污染,导致起落架结冰,连传感器都误判了状态。
这种号称最先进的战机,居然会因为这么基础的维护问题出事故,可见装备可靠性有多打折扣。而且美军战机的核心升级大多停留在软件层面,真正的技术突破没多少,反而成本越涨越高,形成了恶性循环。
更关键的是后勤补给这一环,简直是致命短板。美军在西太平洋搞分散作战,想躲着被瞄准,但这么一来后勤根本跟不上。
现代化武器保养需要专门装备,部队撒得太开,要么装备坏了没人修,要么得花大力气运维修设备,成本陡增。
而且中国的反介入体系能直接打击美军的弹药库、燃料库,甚至海上补给船,补给线一断,再强的装备也成了摆设。有美军自己的报告都承认,在西太平洋的后勤协调漏洞太多,作战和补给根本衔接不上。
工业基础和盟友体系的问题也很明显。美国军工被五大巨头垄断,2025 年数据显示这些企业拿了 68% 的采购订单,却没动力搞核心突破,更别说供应链还有空心化问题,关键零部件都得靠强制国产替代。
盟友这边更指望不上,东亚国家对中国产业链依存度特别高,韩国半导体、汽车这些关键行业对中国出口都超 30%,真打起来等于自断经脉。2025 年上半年,印度明确说不欢迎第三方介入中印争端,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贸易还创了新高,所谓的 "包围圈" 早松动了。
对比之下,中国的优势就太突出了。关键武器技术上,东风 - 21D、东风 - 26B 反舰导弹早就经过实战化演练,美军 "福特号" 航母在西太平洋演习时,多次被这些导弹模拟锁定。
美国智库报告都说,航母在这些导弹的覆盖范围内,存活概率低得吓人。中国的歼 - 20 战机单价只有 F-35 的三分之一,成本优势明显还能批量生产,光 2024 到 2025 年,大型主战舰艇下水数量就超过美日韩三国总和。
作战体系和后勤效率更是没法比。中国有专门的联勤保障部队,军民融合的工业能力能快速转化为战力,像 S26T 潜艇的动力系统早就实现国产,根本不怕被卡脖子。
美军在第一岛链内转移部队都费劲,中国的远程打击反应时间能缩短到分钟级,这边发现目标,那边火力就到了。
工业和资源控制权上差距更大,中国十大军工集团家底厚实,2025 年装备采购预算虽然只有美国的 41%,但花在刀刃上,产能还特别足,战损装备补充速度远超过美军。
中国一直琢磨的是 "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非要打,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威慑让对手不敢动。现在美军那套靠航母战斗群投送力量、抢制空权的老办法,对中国根本不管用。
2025 年美军航母在西太平洋演习,特意保持在离中国 200 海里以上的距离,还提前公开行踪怕出事,这态度已经很说明问题。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早就从第一岛链推到第二岛链,传统威慑模式彻底失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