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最新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突然有记者询问,俄罗斯总统普京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是否会同时出席抗战阅兵,并在中国进行会晤。这一看似无厘头的问题,实际背后却隐含着重磅消息。
促成会晤
前几日特朗普与普京在阿拉斯加的会晤尽管声势浩大,但却草草了事没谈出个结果。
不过8月18日特朗普又用和普京的40分钟通话,直接促成了两周内的俄乌首脑会晤。
而普京之所以会同意两周内与泽连斯基直接对话,背后很可能与特朗普的这一动作密切相关。
因为特朗普在给普京打去电话的同一时刻,居然已经召集了包括泽连斯基在内的英法德意领导人,以及欧盟、北约负责人等7大首脑在白宫举行联合会议。
虽然目前并不知道具体谈了什么关键性问题,但这种无缝衔接的操作也引发猜测。
很明显特朗普至少是在试图通过多边施压,来巩固其个人的斡旋者形象,并将俄乌对话纳入其主导的框架。
说白了就是通过两头平衡,甚至加入对欧洲的三方平衡,来掌握调停的话语权和节奏。
然而特朗普将这一仓促的会晤被促成不要紧,在什么地点进行会晤,反倒瞬间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
会晤地点
俄乌首脑会晤计划刚获确认,法国总统马克龙便率先提议将瑞士作为谈判地。理由自然就是瑞士的中立传统,以及其成熟的外交渠道,能够使其成为欧洲国家中的首选。
但是且不说瑞士的所谓"中立国"身份早已名不副实,在俄乌冲突之后已经完全站在西方阵营,并对俄罗斯进行了制裁和资产冻结。
就说马克龙提议要选一个西欧国家,其实就是在提高欧洲的存在感,争夺话语权。只不过瑞士的所谓"中立",并不能支撑俄乌双方的共同信任,至少对俄罗斯是这样认为。
所以即便选在欧洲,也有像匈牙利这样的中东欧国家似乎更合适,至少特朗普和总理欧尔班的私交很好,而匈牙利也不站队西方反俄。
但是常年和欧盟主流态度唱反调的匈牙利,也被认定为"亲俄异类"。因而即便特朗普力荐,俄乌双方都没意见,欧洲各方也会出面反对。
因而要找一个两边都沾但两边都不靠的国家,土耳其似乎更合适。其不光在立场上既是北约国家,同时又与俄罗斯关系密切。
更重要的是在地缘上地跨欧亚紧邻俄乌,之前俄乌之间的停火谈判也都是在土耳其进行的。可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次会晤的级别较高。
以土耳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还不足以支撑其斡旋调停俄乌冲突,实际上这个俄乌首脑会晤地点的争夺,本质上是各方争夺国际危机调停话语权的缩影。
而中方能够被外媒列为潜在会晤地,并且还特意试探性的询问中国态度,其实凸显的就是当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特殊国际地位的认知,以及我方不站任何一方的立场决定的。
中方立场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中国一直坚持中立立场,并且拒绝对俄制裁,同时呼吁停火和谈。
但西方长期质疑中国的"中立"立场,而乌克兰也担忧我方与俄罗斯关系紧密,时常按照西方语境,来造谣中国军事支援俄罗斯。
如今外媒却突然"想起"中国的中立身份,实际是面对美欧斡旋乏力时,希望中国能接手烂摊子成为破局者。
但是中国外交部对所谓"普泽北京峰会"的回应异常冷静,仅以"不回答假设性问题"予以回应。
而这种低调折射了三重考量,其一是为了避免过早卷入美俄政治博弈。特朗普喜欢高调"抢功"可能会令任何会晤成果被贴上"美国主导"的标签,而中国无意成为他的政治秀场。
其二要警惕乌克兰的信任危机,乌方多次质疑中国立场,若会晤无果或产生变数,中国恐怕又会成为其无端指责的对象。
其三就是要维护战略主动权,中国更愿以自身节奏推动双方和平进程,而非被动的承接外部提议。
在当下美俄角力、西方分裂的混沌棋局中,中国更愿意做冷静的观察者与务实的搭桥者,而并非急于收割外交红利的冒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