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团圆笑。"这句老话,从小就听老人们念叨。
元宵节,是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团圆、幸福,也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小时候,奶奶总爱讲一个故事:
"古时有个书生,寒窗苦读十余载,临近科考时却连连倒霉,不是被狗咬了,就是摔了一跤。
后来,他遇到一位老者,告诉他:'你是不是正月十五那天扫地、泼水了?
这天要聚财气,不能散福运啊!'书生恍然大悟,从此小心翼翼。果然,第二年他高中状元,光耀门楣。"
当然,故事听着带点神秘色彩,但它提醒我们,很多传统习俗并非迷信,而是老祖宗总结出的生活经验。
元宵节除了热闹的庆祝,还有一些流传已久的讲究。老人们常说,"1不闹,2要避,3不去,4要躲,这4点,尤其需要注意。
1不闹:不吵闹。
元宵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家人和朋友会聚在一起庆祝做汤圆的时刻。在这一天,尽量避免争吵和生气,保持和谐的氛围,要真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妨先冷静下来,等到节日过后再解决。
2要避:避免睡懒觉。
立春之后,自然界进入新的生长周期,人们也应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活方式。清晨是阳气生发、万物复苏的时刻,若经常赖床不起,会阻碍阳气的升发。因此,应早早起床,适当运动,唤醒身体的生机。
3不去:不去阴暗的地方。
在元宵节当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点灯结彩,到处都是一片热闹的情景,而在这天晚上,大家最好不要去阴暗、没有人的地方,因为老一辈们认为这些阴暗潮湿的地方"晦气"特别重,一些体质差的人去了这些地方,很容易生病。在元宵节晚上,哪里热闹就去哪里,这样可以沾沾元宵节的喜庆,从而使我们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越过越红火,越过越旺!
在元宵节当天,大家无论多忙,或者天气多么不好,最好在家挂2个灯笼,同时把家里客厅的灯开一晚上,这样可以使财运、福气全部都进家门,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在家摆上一些寓意好的水果来送年,这样能使我们财运更好。
4要躲:要"躲月"。
正月初六我们刚刚经历了立春要"躲春","躲月"和"躲春"的意思差不多,都是为了"躲太岁"。作为农历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同样也是旧月更迭为新月的关键时分,此时地球上的磁场会呈现出相对的不稳定态势,这里面有一些特定的属相就会"犯太岁"。